资讯LOGO
搜索

“侨”见深圳|生生不息客家美

社会 | 2022-12-10 20:35| 查看: 910| 评论: 0| 原作者: 同心鹏城、南方网
摘要: 深圳市委统战部联合南方新闻网推出《同心vlog之“侨”见深圳》系列视频,邀请侨务工作者、侨文化传播志愿者打卡深圳独具特色的涉侨地标,让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和鹏城儿女见证侨文化在岁月沉淀中焕发新活力,以同心同源 ...
  深圳作为广东省重点侨乡之一,祖籍深圳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逾100万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近年来,深圳积极搭建高水平合作发展平台,积极发挥华侨桥梁作用,凝聚侨心侨智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深圳市委统战部联合南方新闻网推出《同心vlog之“侨”见深圳》系列视频,邀请侨务工作者、侨文化传播志愿者打卡深圳独具特色的涉侨地标,让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和鹏城儿女见证侨文化在岁月沉淀中焕发新活力,以同心同源同根文化促民心相通。

  “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人。过江入八闽,展转来海滨。”这首清末小诗,简明地阐述了客家人的迁徙史。宋元时期,客家人抵达与惠州市、东莞市交界的龙岗,在此繁衍生息,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坚韧刚毅的龙岗客家人在开垦土地的同时,也积极发展手工业及商业;为了求生存、谋发展,他们漂洋过海、艰辛打拼,成为了最具影响力的华侨华人群体之一。深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早在此时便烙下印记。在改革开放前,客家人居住的围村曾遍布深圳各个角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如今仅留少数村落还保持着历史原貌。甘坑村是其中鲜明的代表。


  在客家语中,“坑”指的是小溪流、小山涧。甘坑则因泉眼遍布、溪水甘甜故而得名。这里曾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历经改造成为国家级特色小镇——甘坑古镇,同时也是龙岗十景之一的“甘坑客都”。作为深圳十大古村落之一,这里古建众多、房连巷通:历经120余年沧桑的南香楼,建于雍正年间的状元府,徽派风情建筑群凤凰谷,记载客家人抗击外侮历史的炮楼,与百年的客家排屋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载体,为华侨华人了解故乡原住民文化开启了一扇重要窗口。


  夜幕降临后,光影艺术点缀着历史建筑及自然景观,结合民间美食和匠心手工,实证甘坑古镇入选首批广东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美名。


  古镇还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甘坑博物馆里便呈现了凉帽这项传承了200多年的传统手工艺。据深圳市甘坑志愿讲解员张婉筠介绍,早年的甘坑华侨出国时会携带一顶凉帽,在异国他乡聊解乡愁。在距离古镇不远的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内,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官贤熟练地用嘴将近半米长的竹条撕成篾片。这位从事凉帽制作50年的老匠人表示,蕴藏33道工序和独特技艺的客家凉帽,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盛极一时。“老一辈的同志把这个凉帽技艺传承下来,希望它不要失传。”如今,张官贤收了两个徒弟,将多年制作凉帽的手艺倾囊相授。古镇蝶变的历史轨迹,省级非遗文化的代代相传,无不映照着深圳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让海内外客家人的根魂稳扎在地。秉承淳厚朴实的优良家风,包括客家群体在内的华侨华人积极反哺这片土地,书写深圳开拓进取的全新扉页。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