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五邑文脉 | 鹤邑山水间 百载客家缘

风俗 | 2023-11-28 10:11| 查看: 801| 评论: 0
摘要: 花炮会是广东、广西等地流行的传统民间风俗,鹤城客家花炮会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花炮会全过程,为研究传统花炮会习俗、鹤山客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昆仑山下,山歌悠扬。庙会一开,八方来拜。300多年前,粤东客家人开始前来如今江门鹤山鹤城镇的昆仑山、皂幕山、马耳山一带定居建村。

  如今,鹤城镇90%的人口是客家人。这里成为了江门五邑著名的客家人聚集地,客家文化独具特色、多姿多彩。“麦家楼侧,庆泽桥旁,文化的庭园。谷行路短,茶行街长,客家的家园。”鹤城镇客家文化,堪称五邑文化百花丛中一枝独秀。


“抱儿背女”垦荒开耕

  公元1732年(清朝雍正十年),雍正皇帝恩准从新会县和开平县各划出一部分地方,设置鹤山县,县治位于如今鹤城镇东南一带。而在建县之前,当地早已出现客家人的身影。

  清朝乾隆年间,鹤山人罗绍纶撰写了《十七村记略》。当中记载,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原籍大埔县的千总赖易胜奉命随营驻防大官田营汛。因见此处山多地荒人稀,便从家乡招来黄、罗、邱、蔡等姓前来垦荒定居。从当时起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吃苦耐劳的各姓客家人陆续从粤东迁来此地。粤东客家人陆续迁来后,始建坪山村,后又开辟了五爪营、横坑、南洞、龙团、小官田、北芬、殷洞等村,至建县之前已经形成十七条客家村。

  鹤山建县后,当地人口不足万人。首任县令黄大鹏为了充实人口,加速开发,以各种优惠政策招揽外地人前来垦荒。时任两广总督鄂尔达在《开垦荒地疏》中就有记载,外地人迁居至鹤山垦荒,“给予庐舍、口粮、工本”“每安插五户,编甲人籍,即给地百亩”“十年免赋”等等。大量勤劳的粤东客家人纷纷应募,“抱儿背女而来,荷锄立庭际,求耕荒地……求地者日以百计”。这是客家人移民鹤山的第二次高潮。他们多数定居在今鹤城、云乡、四堡、共和、合成、白水带各处村庄,由于他们的到来,官田、禾谷、云乡这些山间盆地开发成了良田,丘陵山坡变成了茶园,鹤城墟出现了茶市。到咸丰初年,鹤山客家人发展到极盛。

水田环绕客家村落

  如今,依山而建的鹤城镇,绿水映青山、宁静而祥和。历经动荡变迁,客家人在鹤城开枝散叶,代代传承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及文化传统。在鹤城的禾谷田心村,这种传承最为坚韧顽强。


  禾谷田心村保存有客家民居最完整、极具客家建筑风格的客家村落。鹤城镇文体中心主任凌伟新介绍:“田心村,顾名思义是田在四方,村在中央。这种被水田环绕的村落,耕种与居住兼顾,是旧日客家人最理想的居住地。”当地村民说,整村75间房屋呈月牙形分列,与村前的半月形池塘合成一个圆圈,取团圆传承之意。禾

  谷田心村民居占地2公顷,整村共有房屋75间,分列“五排十巷”。其中有三间两廊、上三下三、上五下五等古式建筑,也有四门朝厅的近代建筑。凌伟新解释,三间两廊是建村创业时期最普遍的民居形式,即大门内一天井,天井两侧为两廊;正屋平列三间;上三下三和上五下五则指上下两进各有三间房和各有五间房;四门朝厅即是一间屋子里有一个厅,有四间住房,房门都朝着厅开,不设天井,房子外层用青砖,内层用泥砖,俗名“金包银”,隔热性能好,冬温夏凉,住起来很舒服。


村内祖祠添丁上灯

  客家村一般都建有祖祠。禾谷田心村最大的建筑物当为位于村中心的钟氏祖祠——仲裕钟公祠,该祖祠为纪念田心村先祖钟仲裕而建。据记载,1759年,钟氏家族从广东长宁县(今韶关新兴县)迁到鹤山。钟仲裕随父母移居,在鹤山读书应举,迁居当年就在童生试中获县试、府试、院试第一,一举成为当地名人。后来鹤山首任知县黄大鹏拟在禾谷创办义学,邀请钟仲裕在禾谷选地置业,于是,钟仲裕筹划建立禾谷田心村,日后渐成规模。



  凌伟新说,在田心村,每年都会举行客家人传统的上灯仪式。原来,每年农历正月初十,钟姓村民都要在钟氏祠堂为新添男丁上灯。在客家话中,“丁”与“灯”同音,把生男孩称为“添丁”,谐音“添灯”。上灯仪式当天,添丁家庭先在家门前祭拜天地,摆好花灯,然后前往祠堂。仪式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各家首先点燃香烛,摆放好祭品,然后按出生前后顺序将带来的花灯升挂在祠堂里,并祭拜祖先,向祖宗汇报宗族里添丁的喜讯。如今,上灯既是当地民俗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成了促进亲戚朋友情感沟通的交流平台。2017年,鹤城客家上灯习俗入选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籁之音萦绕山间

  客家村落中,山歌世代传。除了上灯习俗外,客家山歌也是鹤城客家人坚持传承的一种民俗。

  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鹤城五星歌舞队成员余淑珍说,客家山歌源于古代中原,随着祖先迁徙来到广东,一路来到鹤城。传统的鹤山客家山歌没有歌谱,也没有曲谱,大多通过口传心授传下来。“祖辈们唱山歌像顺口溜似的,没有固定的歌词,张口就能唱。”有民俗专家表示,客家山歌被誉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以七言四句为最常用格式,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世代相传。



  “无事不成歌,无物不成歌”。余淑珍说,以前客家人逢年过节、红白事都唱山歌,山歌与他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蕴含了客家人的风俗习惯。“以前客家人都会唱山歌,有的在田间地头上唱,有的在荒山野地上唱,人与人之间一见面就喜欢对歌,有的对着对着便把老婆或者老公对回了家。”


  据介绍,传统的客家山歌的内涵丰富,有采茶歌、织麻歌等,大多是即兴而作。其中以采茶歌最为经典,“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摘茶”等歌词,细致地描述了釆茶姑娘劳动时的欢乐以及对茶园的憧憬。2017年7月,客家山歌被纳入鹤山市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炮盛会酬神祈福

  今年农历正月十五起,中断三年的鹤城客家花炮会活动,在鹤城近百条客家自然村恢复举办。锣鼓喧天、龙腾狮舞、鞭炮齐鸣、彩旗招展,村民簇拥护村主神像及“炮头”巡游,各村花炮会现场热闹非凡。

  据介绍,鹤城客家花炮会,也称客家烧炮庙会,是鹤城镇近百条客家自然村,依照约定俗成的排期轮番举行,以祭神祈福、欢聚联谊的民间活动。各村花炮会排期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延续至三月初三,主要包括祭拜、接炮、还炮、烧炮和抢炮等传统仪式流程,另外各村还融入各自特色开展其他演出活动,祈愿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兴财旺,家庭幸福,福寿绵长。




  凌伟新说,鹤城花炮会是传统庙会活动,与当地的民间信仰紧密联系,有酬神助兴的作用。据记载,客家人迁居当地后,各村为祈求安居乐业,纷纷恭请不同神灵进驻护佑村落,并于每年举行花炮会,对神灵进行供拜。如小官田村供奉关帝、城西浅塘村供奉“歌仙”刘三姐,还有五星、禾谷、万和等各客家村,分别供奉天后娘娘、社稷爷、皇佛爷等,这些神灵成了各村的护村主神。村民每年举行花炮会,对神灵进行供拜。




  当地村民表示,鹤城客家花炮会传承至今300多年,既弘扬了鹤城客家人的民俗传统文化,又传承了客家族群的内在精神品质。每年鹤城客家自然村均会参加花炮会,各场花炮会的规模大小不一,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本村及海内外的客家乡亲均热心参与,每场花炮会参与人数从百人到万人不等。花炮会过程中,全村男女老少参与其中,增强了村民间的集体荣誉感。


  凌伟新表示,花炮会是广东、广西等地流行的传统民间风俗,鹤城客家花炮会保存了较为完整的花炮会全过程,为研究传统花炮会习俗、鹤山客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因而在2022年,鹤城客家花炮会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