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客家传统技艺之剃头

文艺 | 2018-8-6 10:08| 查看: 5232| 评论: 0| 原作者: 搜狐网
摘要: 从前剃头匠可是十分受人尊重的一份职业啊。一个人从剃满月头,到去世时净面,这中间和剃头匠打过交道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剃头刮脸掏耳朵的舒服感,恐怕让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回味无穷。许多地方有“摸头”不敬的忌讳,唯 ...
  原本以为只能在影视作品里再见剃头匠了;原本以为而今各种层次的理发店、发廊的兴起,会让中规中矩的剃头匠们退出历史舞台。不曾想前几日去乡下,走进一座客家祠堂,突然发现有一老人正在剃头。老人赤裸着上身端坐在长条凳上,剃头匠是一位大约四十多的瘦脸男人。正午的阳光从天井里倾泄下来,两人一言不发,只有剃头刀“沙沙”声,仿佛时光为我打开了一副旧画。我静静地看着这久违了的场景,有些恍惚有些亲切。

  从前剃头匠可是十分受人尊重的一份职业啊。一个人从剃满月头,到去世时净面,这中间和剃头匠打过交道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剃头刮脸掏耳朵的舒服感,恐怕让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回味无穷。许多地方有“摸头”不敬的忌讳,唯独剃头匠例外,可见人们对剃头匠那份尊重。

  其实古人是从不剃头理发的。关于古人护理头发最美的描述,恐怕是《诗经.小雅.采绿》里那个叫采绿的女子了。“予发曲局,薄言归沫”,采绿听说丈夫要回家,赶紧去把卷曲头发洗直来。古人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说法,认为身体上的任何一部分都来自父母,毁坏是对父母的不敬不孝,剃头好比剔命。并认为剃头刮须是对一个人的侮辱,三国曹操就有“割发代首”例证。

  剃头匠真正兴盛在清朝。满清入关时的剃头匠掌握着生杀大权。清朝为了让汉人彻底屈服,特颁布法令,让所有汉人都梳满人发式。就是额上大面积剃光,留下的头发梳长辫子。为了让法令得以进行,清朝曾在北京的东四、西四、地安门和正阳门前搭棚,剃头匠强制为过往行人剃头,并在剃头担子上挂一把大刀,如有违抗者可立即斩首。清朝为了彻底改变汉人发式,特意批准军中伙夫领牌照插旗子,挑担子在街巷村头串户剃头。清朝的强制剃发政策让那些对明朝念念不忘,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严格尊重的人们,产生了很大的敌对情绪。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时人们为了对抗清朝,想出了“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理由。据说“死舅”其实是“思旧”。一方面因为正月要拜祖宗,所以不理发,遵从孝道。一方面正好可以表达是对旧王朝的怀念。

  后来渐渐地人们把剃头当成了生活的必须,剃头也开始收费了。因此从前的剃头匠总是挑着一个担子,一头是炭火小炉烧着热水,炉子上放一铜盆,一头是坐凳推子、剪刀、刀子毛巾等剃头工具。剃头匠的行业也走向了文明,首先剃头匠自己不喝酒不吃葱蒜等有刺激性有口气的食物,以免让剃头的人不舒服。然后剃头匠连说话都有了讲究,如给出家人剃头就要说“请师傅下山落发”,而且要遵守“前僧后道”规矩,即给僧人剃头要从前到后一次剃通,俗称“开天门”;给道士剃头则是从后向前一次剃通。给人剃短头、光头称作“打老沫”;剃长发称作“耪草”;刮脸称作“勾盘儿”;刮胡子称作“打辣子”等。 

  如今说剃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剃头。剃头总会配上五花八门的服务,让许多老年人不知所措。然而在小城,仔细寻找也会发现有一些乡下人开的理发店,花几元钱就可以剃头刮脸掏耳朵。剃头匠终究还是会在时代的浪潮中,一步一循地生活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叶子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