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83岁叶剑英最后一次回乡丨与79岁房九妹执手共话当年事

先贤 | 2020-4-29 18:04| 查看: 7549| 评论: 0| 原作者: 广东乡情 孟红
摘要: 1980年叶剑英回乡视察,受到故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开国元帅叶剑英1897年4月出生于梅县雁洋堡虎形村,在虎形村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
  
  1980年叶剑英回乡视察,受到故乡人民的热烈欢迎 开国元帅叶剑英1897年4月出生于梅县雁洋堡虎形村,在虎形村度过了童年、少年时期。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勤劳善良的禀性,使叶剑英受到了良好的熏陶、教育。

  叶剑英戎马一生,离开家乡后,从参加民主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一直身担重任,日理万机,很少有机会回家乡探亲。

  但他不管身在何处,身居何位,热爱家乡和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怀始终如一,总把故乡百姓的冷暖牢记心头。故乡高高阴那山、悠悠梅江水成了叶剑英心中永远的眷恋,家乡的风土人情,一草一木,都让叶剑英情相倾、意相随……

   “要下最大的努力把学校办好,真正培养出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有用的人才来” 1953年4月,时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广东省政府主席的叶剑英第一次回家乡梅县视察走访。

  他这次回乡主要是为了解各地对粮、油、布实行统购统销的准备工作和群众的意见、要求,在梅县停留了一天半。 叶剑英听取了梅县的工作情况汇报,还在湖南、广西两省主要领导以及原兴梅地区专员卢伟良和时任梅县县委书记黄清波等人的陪同下,深入梅县基层进行市场调查,走访群众,并亲自到松口圩镇察看布店、国营粮店、水果店等处,询问货源品种和价格。

   叶剑英十分留意倾听有关价格方面的介绍,因为他深知人民日常生活是离不开这些物资的,只要价格稍高,生活就会受影响,因此,他强调各私营商家一定要认真执行国家所规定的物价政策,不准胡来。 此次回到梅县,叶剑英还专程视察了母校东山中学和丙村中学(原三堡学堂)。 


  东山中学(前身是东山书院)是广东省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也是一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学。

  叶剑英进入这所中学以前,在务本学堂念书,因不满学校当局压制言论、迫害进步学生的行为,他带了几十人从学校冲出来,发誓“不在反动校长领导下学习”。这群人先在叶家祠继续上课,后进入东山书院(不久改名为私立东山中学)学习,时为1913年4月5日。

  叶剑英在东山中学只念了3年又8个月,未读完课程便漂洋过海到南洋去了。后考入云南讲武学堂,遂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征途。 在丙村中学,当看到高中部的学生们在教室走廊上物理实验课,聚精会神学习时,叶剑英赞扬同学们刻苦学习的精神,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并寄语老师们要好好教育学生。

  在校长室休息时,当叶剑英得知学校有800多人,初中生每年招4个班200多人时,他说:“初中招生太少了,初中要大发展,让大部分农民子弟都能读上初中,教室不够可先搭临时草棚教室。”他又询问学校青年团组织情况,校长古歆祥汇报说学校设一个团支部,学生团员50多人。

  叶剑英指示说:“青年团的大门要打开,让更多青年学生入团。”在将要离开丙村中学时,叶剑英意味深长地对校长说:“要下最大的努力把学校办好,真正培养出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有用的人才来。” 叶剑英回到省里后,专门发了指示,请省、县里给丙村中学增加拨款建校舍。

  丙村中学于第二年大幅度增加了招收初中一年级新生的人数,到1955年,全校初中达26个班,学生1550人,青年团的发展基本上做到团支部建在班级上,之后丙村中学建起了团总支部,学生团员达200多人。 “领导要把本地干部培养起来”

   1970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因公务前往福建。工作结束之后,他顺路回到了梅县。他说:离别家乡很久了,我想家乡,我要看看家乡。 

  1971年1月6日,叶剑英乘飞机到达兴宁机场。早餐后,叶剑英一行在兴宁马不停蹄地参观了合水水库、龙北钢铁厂、四望嶂煤矿。在四望嶂煤矿吃完午饭,休息片刻,即向梅县地区革委会出发。 行至梅西水库时,叶剑英下车参观,时任梅县地区革委会第一副主任的马一品向叶剑英汇报了修建梅西水库的设想。

  他说,地区要把梅西水库建设成梅县地区的“第二个合水水库”。叶剑英说:“这设想好,合水水库值得借鉴,一是水库建得好;二是管理得好;三是建成后防洪、蓄水抗旱、发电、造林种果综合利用得好。” 

  参观梅西水库后,车队继续往梅城方向出发,下午3时多到达地区革委会招待所。休息一会儿后,随即由东山中学负责人陪同,去东山中学参观。叶剑英兴致勃勃地在校园里看了两个多钟头,关切地询问学校复课招生、学生学习及老师教学等情况,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表示叹息。 

  这天晚餐时,叶剑英谈起了童年时的家乡小吃“味酵粄”和炒番薯叶。叶剑英说:“这些东西虽然比不上北京的小吃,但我想过过童年生活,能否做点‘味酵粄’、炒点番薯叶吃吃?”接待人员不知道“味酵粄”是什么,以为发酵的“碗粄”就是“味酵粄”,第二天早餐便拿出这东西请叶剑英品尝。

  叶剑英笑着说,不是这个。但他还是高兴地说:“这个也不错。” 1月7日,天刚蒙蒙亮,叶剑英就独自去东门塘菜市场进行一番调研,仔细询问了老乡们肉菜价格和粮价。 

  吃完早餐,叶剑英回雁洋参观,见了几位叔侄、伯母,之后对儿时住过的、玩过的地方一处一处地看,看完房子又看村边的水井、田间的小道、村背后的祖山。他问陪同参观的大队干部:“村背后过去满山是树,为什么现在光了?”大队干部回答说:是1958年大炼钢铁时砍光的。叶剑英说:“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什么不再种上树?” 这次回乡,叶剑英对家乡半个世纪的发展变化不明显的状况深感忧虑。

  1月7日下午2时左右,他在地区革委会内篮球场上接见了梅县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全体人员。 叶剑英神采奕奕地站在队伍前,开始了他的重要讲话。他说:“同志们,见到大家心里很高兴。

  这次因公出差,从北京到福建、到广东,都没有作什么讲话,回到家乡,心里很高兴,跟同志们说几句。我离家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回家看看,家乡的路还是半个世纪以前的路,田园、房屋还是老爷爷留下来的,没有变。

  有一样变了,就是山变光了。”讲到此时,陪同接见的马一品插话:“这主要是地委的责任。”叶剑英说:“不是,主要是本地干部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接着,叶剑英讲了干部问题,他说:“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和需要,地区干部要调到省里,省里干部要调到中央。

  一个干部总不能永远在一个地方工作,领导要把本地干部培养起来。” 最后,叶剑英动情地说:“我今年70多岁了,在第五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如果我还没有去见马克思,我一定再回来看看。” 在上车离开梅县时,叶剑英拍着马一品的肩膀,幽默地说:“老马,马是要跑的,全区人民吃粥吃饭,全靠你啊!”

  “世界革命我们要关心,家乡建设也要关心” 1973年,全国各地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当年8月,中共梅县地委组织地县两级主要领导前往大寨等地参观学习。 出发前,地委向叶剑英办公室请示,届时拟路过北京拜见叶剑英,是否同意。

  叶剑英得知后,非常高兴,嘱咐叶办主任王守江告诉梅县地委:“赴京之事,热烈欢迎。时间宜在8月上中旬。” 8月17日,参观学习团一行33人在中南海紫光阁受到了叶剑英的接见。 这天下午3时,叶剑英神采奕奕地来到接待大厅,同梅县地县两级主要领导组成的参观学习团成员一一握手,详细询问每个人的姓名、职务和籍贯。

  他亲切地向大家介绍说:“这里叫紫光阁,过去是皇帝接见外国使团的地方,毛主席、周总理经常在这里会见外宾。

  今天,我把你们请来了。世界革命我们要关心,家乡建设也要关心。国锋(即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沙风(时任农业部部长)同志很关心,放下工作来看大家。农业生产我是外行,国锋同志、沙风同志对农业很熟悉,怎么学大寨,怎么搞农业,请国锋同志、沙风同志讲一讲。

  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向他们提出来。” 谈话持续了两个小时。叶剑英还就家乡的华侨工作问题、青年干部的培养问题等作了重要指示。他边问边谈,很多事情问得很详细,很多道理讲得很精辟,为家乡建设指明了方向。

   “努力学习,把知识水平提高一步” 1980年5月13日至17日,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83岁高龄的叶剑英携家人专程回乡,故乡的群众闻讯后十分高兴,准备好好地接待这位家乡人。

   一到广州,叶剑英就特意严肃认真地向地委“约法三章”:一是不要惊动群众,不搞迎来送往;二是不铺张浪费,不准宴会请客,吃家乡饭菜且只吃三菜一汤;三是不准送礼馈赠。 到了梅县,吃第一顿饭时,接待人员觉得饭菜太简单了,很过意不去,便好心多安排了几道家乡菜,请叶剑英品尝。

  叶剑英走近饭桌一看,超过了他的原先规定,于是坚持必须把多余的菜端走,之后,他才入座就餐。

 

  在回到虎形村的那天,叶剑英事先就对工作人员专门交代,一定不要给家乡群众增添负担,大家都从地委招待所自带干粮。中午吃饭时,叶剑英决定邀请家乡的亲友吃三道客家菜:一盘梅菜焖猪肉,一盘酿豆腐,一盘炒番薯叶,外加一盆丸子汤。

  叶剑英与亲友们同坐一桌,边吃边聊,亲密无间。他的随行人员吃的则是从地委招待所自带的简单干粮。 这次回乡,叶剑英进学校、下田间,与当地干部群众、教师学生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工作、生产、生活、学习情况。

  他见家乡生产进步了、百姓生活提高了,感到非常高兴,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出了指示,提出“要向山进军”,山区要搞好造林,办小水电,“要办好交通,交通是经济的血管,搞好公路,还要修铁路,铁路是经济动脉”。

  他还希望“梅县地区生产一天一天发展,人民生活一天一天改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这些指示,对梅县地区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5月14日上午9时许,叶剑英来到母校丙村中学。

  当车辆缓缓驶入中学校园,叶剑英一下车后,师生群众一片欢腾。叶剑英亲切地频频招手致意,兴致特别高。步入校园,看到母校环境幽静,他心情喜悦,不断点头说“好、好”。他缓步来到老校门的花坛前,面对着校门上写着的“三堡学堂”4个红色大字,久久地凝望着。

  听了学校简短介绍后,叶剑英兴致勃勃地进入模仿当年设置的原中堂教室参观。教室里陈列着十多张简朴的学生双人桌凳,叶剑英当年的座位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和文稿纸,还陈列有军体课习武的枪、棍、矛、钯等武器。

  他深情地摸摸讲台,摸摸桌凳,说当时全班有30多个人,到毕业时人就少了。当看到陈列的武器架时,他说还要有大刀,当年林修明老师也教习大刀。从中堂教室出来,沿左边走廊参观时,叶剑英指着侧面的教室说:“还有这一间教室我也坐过。”

  然后走进去,指着一张课桌说:“就是那张桌。”当走到后堂学校办公厅门口时,他指着高高的木屏风门的右角,向大家说:“在这里我贴过小字报,曾给当年的校长贴一张意见书,是因为老师把作文卷收去两个多月,不改也不发回来,我们同学就商议,写信给校长公开提意见,质问语文教员不负责任。

  意见书贴出来后,惹怒校长,把它撕下来贴在教室黑板上,全班学生每人抄一遍。我们问,抄来干什么?校长说抄来对笔迹,查出来就处罚,后来我们大家都不抄,校长无可奈何,经过说理后,我们赢了。”叶剑英边讲边笑,还比划着手势,引得大家都笑了。 

  5月15日,叶剑英再次来到东山中学视察。他下车后,挥动着手里的草帽,向前来迎接的全校师生及群众招手示意,而后和梅县地区领导及学校领导一起,走向马蹄形球场观看东山中学和丙村中学女子足球队的比赛。

  比赛开始前,叶剑英对学生们说:“东山同学们,努力学习,把知识水平提高一步,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球场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学生会主席向叶剑英献花后,比赛正式开始。

  叶剑英看得很认真,不时微笑点头,并为运动员们鼓掌。而此时场外的群众为了能多看叶剑英一眼,慢慢地向球场聚拢,很快,一部分球场已经被群众占了。为了保障叶剑英的安全,学校只好决定提前结束球赛。 之后,叶剑英和大家合影,向群众道别。目送载着叶剑英的中巴越走越远,校内的群众却久久不愿回去。

 


  除了参观母校,5月14日中午,叶剑英还回到旧居,瞻仰了父亲叶钴祥、母亲陈秀云的遗像,并向陪同视察家乡的习仲勋、原鲁等人介绍了他少年时期在家乡的生活情况。

  当他看到自己小时候吃饭的小桌子还在、摸着父母房间的古旧木窗的时候,对儿时生活的美好回忆、对亲人的感恩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无限深爱与眷恋之情油然而生,深情吟出了一首七绝《回梅县老家》: 八十三年一瞬驰,木窗灯盏忆儿痴。人生百岁半九十,万丈霞光值暮时。

  亲情乡情永难忘 虽然由于国务繁忙,没法子多回家乡看看,但叶剑英对家乡一直魂牵梦绕,他的家乡情体现在一些具体的人和事上。 从小住在阴那山下喝梅江水长大的叶剑英,喜欢听山歌,还时不时吟唱几句。

  新中国成立后,如遇家乡山歌剧团或汉剧团进京演出,叶剑英总要抽空观看,或者接见演职人员。许多上京表演过的山歌大师、汉剧演员对叶剑英的亲切、幽默印象深刻,对叶剑英喜欢山歌、以歌传情的事情更是津津乐道。

  据山歌手肖芳芳回忆,有一次她随团上京演出,叶剑英在家设宴招待客家乡亲,并带头唱起客家山歌: 山歌唔唱沤肚里,箫子唔吹挂壁企。箫子唔系银打个,还系深山绿竹尾。 山歌手们也纷纷献艺,一展歌喉,叶剑英听得十分高兴。

  当歌手们要告别时,叶剑英又“溜”(“溜到新歌”是客家山歌中的常用语,梅州客家人爱把“唱山歌”称作“溜山歌”。)一首客家山歌留客: 盲爱转来盲爱归,深山大树伸哩尾。倒条大树做船板,做条船子送妹归。 

  丘哲,梅县松口人,是农工党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他早年投身民主革命,支持中国共产党,解放后曾担任广州市副市长、广东省副省长等职务。在革命战争时期,丘哲就与叶剑英多有往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叶剑英主政广东,丘哲在广州任职,两家交好,时常来往。在一次赴丘哲家宴后,叶剑英赋诗一首:“蛇羹鱼弹胜莼鲈,越秀山前客不孤。溜到新歌翻旧调,顿令乡思起乘除。

  ”这是一首具有鲜明山歌风格的“国风体”诗歌,诗歌表现了在广州与家乡老友相聚时的欢快,更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1977年,叶剑英从北京来广州,他是很想回故乡看看的,省委考虑到他当时身体不好,便婉言劝他不要回去,待以后身体好了再说。

  叶剑英接受了这个意见,却将自己的思乡爱乡之情用另外一种方式作了表达——他特意叫工作人员买了两大筐苹果捎回去,分送给地委干部们和中学的老师们。 人们接到这充满情意的礼物,都舍不得吃,他们深情地说:我们一定要搞好本职工作,来报答他老人家的亲切关怀! 

  1980年,83岁的叶剑英回乡视察,住在梅县地委招待所,来访求见者甚多。有关领导指示:叶剑英国事很忙,年岁已高,要求接见的都不见了。然而5月14日上午9时许,有个警卫人员领着一位老太太来到保卫办公室,市公安局干部曾木胜作为值班人员接待了她。

  老人家叫房九妹,时年79岁,家住梅县丙村。其丈夫陈雨墉,是1924年叶剑英在建国粤军第二师新编团任团长时的部下,在1925年的香洲兵变中遭反动派杀害。房九妹说:“1925年我在家里生孩子,叶剑英与我丈夫一同到我家里看望我。

  自从那次见面后,丈夫就没有回来,在外被坏人杀害了。55年没有见过叶剑英,今天叶剑英回到梅县,就让我坐在大门口看一眼吧,了却我多年的心事……” 曾木胜觉得这并非一般求见之事,便在安顿老太太后,找到叶办王主任,如实反映此事。

  王主任听后感到为难,没有表态。随行的叶剑英的小儿子叶选廉看到曾木胜尴尬的神情,便走过去问有什么事,曾木胜又把情况说了一遍。叶选廉细心倾听后,便说由他直接去向叶剑英报告。

  不一会儿,他笑容满面地来到大厅,说:“要见,今天晚上8点,地点就在这里大厅。” 曾木胜旋即转告老太太,房老太太高兴极了,笑眯眯地连连点头。8时正,叶剑英兴致勃勃地步入大厅。当工作人员介绍房九妹时,叶剑英与她热情握手,两人共话当年事,都流下了眼泪,久久不肯松手,情景亲切感人。

  老太太满足了盼望已久的心愿,心满意足地走了…… 第二天早晨,叶选廉递来一个大信封请曾木胜转交给房九妹。这个写有“中共中央办公厅”字样的大信封,里面有一封信和一叠人民币,信的大意是:“奉叶副主席之命,送上人民币100元,请您收下,希望您保重身体,带领全家积极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房九妹看到这封特殊的信,忍不住流下了热泪,激动得连声道谢。 叶剑英对故乡,对故乡人民,是那样的充满深情。起先,当地政府为叶剑英建了纪念馆。后来这事被叶剑英知道了,他坚决不让搞。

  他说:“不要宣传我个人,我的旧居保留原样就可以了。”因此,雁洋的旧居保持了简陋的原貌,没有堂皇的设备、典型的资料介绍、动听的豪言壮语,但游客觉得它真实、自然、可信,因而更有一种吸引力,更真切地体现了一代伟人叶剑英的真性情,体现出他对家乡的永远眷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安城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