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LOGO
搜索

王宠惠——曾任国务院总理,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获得者

先贤 | 2020-4-28 20:56| 查看: 6929| 评论: 0| 原作者: 广东乡情
摘要: 王宠惠先生立德立功立言,既做大事又做大官,堪称史上最牛客家人!
  王宠惠,广东东莞人,一生在革命、外交、司法、政治、教育等领域做出伟大贡献,留下许多【第一】名号,一般人一辈子能得到一项第一或光环已足以光宗耀祖,而这一串实至名归的志业,都集中在王宠惠先生身上。鲜为人知的是,作为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王宠惠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客家人。


  在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运动的青年中,王宠惠可以说是一位既能做大事又做大官的杰出人物。而且他一生所做的官都是大官和高官,在事业上更是蜚声国际。王宠惠在中国近代史创造不少第一的头衔,即第一位中国大学文凭获得者、第一位华人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第一位中国驻海牙国际法院常设法庭法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外交总长、北京政府第一任司法总长、国民政府第一任司法部长及司法院长、世界上第一部《德国民法法典》的英文译者、中华民国时期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主持者、中国第一批被海牙国际法庭评选出的国际法学家、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证明王宠惠在中国「法坛」和「政坛」的崇高地位,全是做大官又做大事的要职。


  在王宠惠没有当官的时候,即被请到大学任教,如1913年受聘复旦大学副校长,讲授法学;1923年在东吴大学兼任教授;翌年为东吴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1952年在台湾被推举为私立东吴大学董事长,使东吴大学在台得以复校。在此得知王宠惠亦是一位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教坛」名人。王宠惠之「学而优」,是因为他具有耶鲁大学法学博士的学历;而他之「仕而优」,是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为会员,被孙中山器重,成为民国元老,致可为仕。

  王宠惠(1881—1958)广东东莞人,生于香港,字亮畴。190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190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11年加入同盟会。后任南京临时政府外交总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大理院院长、国务总理,出任教育总长等职。1927年后任国民政府司法部长、司法院长、外交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代理行政院长。曾任海牙常设国际法庭正法官多年。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参与制定联合国宪章。1949年去香港,后任台湾“司法院”院长。著有《宪法平议》、《宪法危言》等,译有《德国民法典》等。

——天津大学120周年校庆专题报道——
中国法学第一人——王宠惠

  王宠惠在近现代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曾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民国时期,在政、学两界,他的大名几乎是无人不晓。王宠惠是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的获得者,作为学者,他学贯中西,在宪法、刑法、民法、国际法等领域都有精深的造诣,是中国第一个在海牙国际法庭供职的中国法学家,并曾是联合国宪章的起草者之一,在国际法学界享有盛誉,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作为政治家,他曾一度担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此后又长期身居国民政府的外交总长、司法总长等要职。王宠惠一生品德清正、学识悠长、仕途通达,如果按照中国传统,以“立德、立功、立言”来衡量一个人终生成就的大小,那么,王宠惠是近代中国在这三个方面都达到很高层次的为数不多的“三立达人”之一。

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时之王宠惠

  王宠惠,字亮畴,祖籍广东东莞,1881年生于香港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从小在教会学校上学,打下了扎实的西学基础。同时在父亲的督导下,课余在家里随周松石学习《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因此国文基础也很扎实。1895年,北洋大学在香港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王宠惠以优异成绩考取头等学堂第四班攻读法科法律学门。

  北洋大学堂是一所典型的“洋”学堂,不仅教员多聘请外教,就是所开设的课程也是移植西方国家的设置,以法科为例,它开设的课程包括英文、几何、化学、天文、万国公法、商务律例、民间诉讼律等二十门,所用课本也均援用英文版本。在这里,中西学根底俱佳的王宠惠终身的治学方向初步奠定。

1900年,王宠惠获颁“钦字第壹号”中国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
王宠惠与第一任夫人杨兆良

  1899年,王宠惠以最优成绩毕业,并获颁发毕业文凭。这张毕业文凭是我国的第一张大学毕业文凭。1901年王宠惠留学(课程)美国耶鲁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旋即赴英国继续研究国际公法,并获得英国律师资格。此时,王宠惠还游历了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考察各国宪法,并加入柏林比较法学会成为会员。在这期间,最能显示王宠惠的学术功底的事件是他用英文翻译了《德国民法典》。该作品于1907年在伦敦由著名的斯蒂芬斯书店出版。该书在王宠惠翻译的版本之前,已经有一些英译本问世,但因这样或那样的缺陷而未被法学界所接受,而王宠惠的译本一出,很快就受到国际法学界的好评,并迅速成为欧美各大学的通用教材,这使得王宠惠在西方法学界名声大振。

  《德国民法典》的英文版奠定了王宠惠在西方法学界的学术地位。《德国民法典》直到20世纪70年代仍然在美国保持了经典教材的地位。70年代尼克松去台湾访问,下飞机后就提出要探望王宠惠博士,以表示他的敬意。原来王宠惠以英文翻译的《德国民法典》出版之时,正值尼克松出生,后来尼克松上大学,所用的教材就是王宠惠翻译的《德国民法典》。一个中国人,能以英文翻译德文的作品,并赢得以英文为母语的英美人如此的尊敬,这种学术的功力,即便到了今天,也是值得国人引以自豪的事情。

1912年3月20日,王宠惠(前排右二)陪同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烈士追悼会后合影

  王宠惠在学业有成之后,投身报效祖国,追随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缔造共和。王在美求学期间恰逢孙中山旅居纽约,从此追随孙中山于国民革命。

  1904年他为孙中山起草了对外宣言;1905年同盟会成立,他即刻加入。此时的王宠惠在西方的法学界很有影响,事业正顺利发展。1911年他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作为副议长到上海迎接孙中山抵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并出任外交总长;民国元年孙中山特颁发给王宠惠金质“中华民国开国纪念章”;袁世凯当政后,王宠惠反对封建复古,不顾挽留坚决辞职,出任复旦大学副校长;1915年护国运动兴起,王宠惠出任军务院外交副使;1920年任民国大理院院长;1922年任北京政府内阁总理;抗战期间任外交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为争取外援抗击日寇做出了贡献。

华盛顿会议中国三位全权代表,从左至右:顾维钧、施肇基、王宠惠
蒋介石、王宠惠、胡汉民、伍朝枢,后三者皆广东人

  1937年7月,日军制造“卢沟桥事件”,中国军队奋起抗战。此后,中国政府一面坚决抵抗日本的军事进攻,一面进行外交努力。7月1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照会日本驻华大使馆,要求该馆迅速转电华北日军当局,“严令肇事日军撤回原防,恢复该处事变以前状态,静候合理解决。” 12日,中国外交部长王宠惠接见日本驻华使馆参事日高信六郎,提出两点要求:1.双方出动部队各回原防;2.双方立即停止调兵。15日,外交部再次照会日本使馆,重申12日照会内容。此后作为外交部长的王宠惠积极游说英美苏等国促成了《九国公约》的签订,迫使日军恢复“事变以前状态”,为抗战争取了时间。抗战期间王宠惠全力做好外交工作,在争取国际援助联合抗日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宠惠在国民政府任外交总长期间,努力维护祖国统一,促成了《开罗条约》的签订,对于台湾等领土的回归祖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形势急转直下。1942年11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区组织反攻,英、美军队在北非登陆。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胜利。11月22日至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召开开罗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及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问题。1943年11月23日晚,中方在与罗斯福单独会谈时,提出了日本攫取中国之土地,应归还中国等4项要求。

王宠惠陪同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外争国权

  11月23日,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在预拟的中国政府提案中提出:日本自九一八事变后自侵占之中国领土,包括旅大租界地及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国。11月24日,开罗会议公报草案提出,日本由中国攫取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等,当然应归还中国。讨论中,英国代表贾次干企图将中国主权模糊化,提出将草案改为:“日本由中国攫去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与澎湖列岛,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

  王宠惠认为,英国的这一修改,“不但中国不赞成,世界各国亦将发生怀疑”。他说:“世界人士均知此次大战,由于日本侵略我东北而起,而吾人作战之目的,亦即在贯彻反侵略主义。苟其如此含糊,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皆将疑惑不解。故中国方面对此段修改文字,碍难接受。”他表示:“如不明言归还中国,则吾联合国共同作战,反对侵略之目标,太不明显。”美国代表支持王宠惠的意见,英国草案被否决。26日,草案送请正在讨论的罗斯福、邱吉尔和蒋介石审阅,得到一致赞成。会议定稿的公报宣称:“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蒋介石题写的王宠惠墓碑

  王宠惠的外交成就,基础于法学根基。它是中国近代少有的学贯中西的法学泰斗,在宪法、刑法、民法、国际法等领域都有精深的造诣,曾是联合国宪章的起草者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在海牙国际法庭担任正法官的法学家,著作有《宪法平议》、《宪法范言》、《比较宪法》等,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人。

  1958年3月15日,77岁的王宠惠在台北去世。


王宠惠先生大事年表

1881年生于香港。为王煜初十名子女中排行第六。
1887年入圣保罗学校读书,年仅6岁,初识孙中山。
1891年11岁,入皇仁书院读书。
1895年15岁,赴天津就读北洋大学法学系。
1900年以第一名毕业于北洋大学。旋回香港省亲,受史坚如影响参加革命。
1901年在上海南洋公学校任教师,因藏匿革命党员秦力山脱险,秦邀请他赴日本创办《国民报》。在横滨,会晤孙中山,发起组织「广东独立协会」。
1902-1906年赴美国就读加州州立大学。1904年在纽约和孙中山讨论「五权宪法」,并起草英文版《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和国际宣达中国革命之宏旨。转往耶鲁大学就读,1906年获博士学位。
1907年赴欧洲留学,被选为「柏林比较法学会」会员,并以英文翻译「德国民法」一书。
1908年考取英国律师资格。夏季,与至巴黎的孙中山见面,并接受代为借款及吸收华侨加入同盟会的两项任务。
1912年膺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外交总长。孙中山辞职后,即随唐绍仪总理到北京,担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旋即随唐内阁总辞。回到上海,任中华书局英文编辑。
1913年受聘复旦大学副校长,先后出版《宪法刍议》、《比较宪法》等书。 
1916年撰《比较民法概要》。孙中山派其赴北京,参加北洋政府从事革命工作。
1918年担任修订法律馆总裁,与蔡元培等人先后成立「和平期成会」、「国民制宪倡导会」等社团。
1920年出任大理院院长;任中国法权讨论委员会召集人。
1921年11月任华盛顿会议全权代表。12月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制定「民刑事诉讼程序法」。
1922年代理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出任教育总长。
1923年出任海牙国际法庭的候补法官。在此之前,在北京政府担任各项职务,实为革命而工作。
1921-1923年任教于东吴大学,讲授民法及亲属法,春风化雨、诲人不倦。
1924年任司法总长。任修订法律馆总裁。
1926年改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未就任)。
1927年7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部长。
1928年3月由先生领导制定的刑法法典,公布施行。11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司法院院长。
1930年膺选为海牙国际法庭常设法庭的正式法官。
1937年3月出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4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代理行政院院长。
1941年出任国防委员会秘书长。
1942年2月随同蒋介石访问印度。6月研拟太平洋大宪章。
1943年11月随同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1944年以英文翻译《中国之命运》。
1945年4月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和平会议,参与研拟联合国宪章。
1948年出任行宪后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一任司法院院长。担任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养病香港,旋抱病到台湾。
1952年被推为东吴大学董事长,使东吴大学得以在台湾复校。
1956年翻译「中华民国宪法」英文统一版本。
1958年3月15日凌晨病逝。同月18日安葬于东吴大学校园南面山坡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