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客家传统生产习俗——稻田养鲤鱼

风俗 | 2015-8-5 14:51| 查看: 2612| 评论: 0| 原作者: 梅州日报 冯锡煌
摘要:   客家山区水源丰富、水质好,素来就有利用水稻田放养鲤鱼的生产习俗。稻田养鲤鱼,既可以增加肉食,鲤鱼又可为水稻除虫、除草、中耕。稻香、鱼肥,实现鱼粮双丰收。  每年早稻插后半个月左右,鱼苗商贩们就会挑 ...

  客家山区水源丰富、水质好,素来就有利用水稻田放养鲤鱼的生产习俗。稻田养鲤鱼,既可以增加肉食,鲤鱼又可为水稻除虫、除草、中耕。稻香、鱼肥,实现鱼粮双丰收。
  每年早稻插后半个月左右,鱼苗商贩们就会挑着鱼苗箩担走村串户,向农户兜售鱼苗。农户们都会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按每亩放养120~140尾鱼苗的基数,购买鲤鱼苗到稻田放养。
  对放养鲤鱼苗的稻田要经常巡视检查,保持适量的田水。下雨时要做好排洪防涝,以免田水超过“田唇”;天旱时要及时灌水,确保鲤鱼生长所需用水;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在“田缺”安插用竹篾编制的小鱼栅或插上杉树枝,防止鲤鱼在排灌水或下雨时顺水溜跑。
  鲤鱼是杂食性的鱼类,不用投放任何饲料,鲤鱼不但吃稻田里的藻类植物,还以施放在稻田里的腐熟农家肥、有机肥及稻田土壤孳生的小蚯蚓、小蝇蛆、小蜉蝣为食物,也吃为害水稻的各种小害虫。水稻抽穗扬花时,它还会吃掉在田水中的禾花粉,食禾花粉长大的鲤鱼肉嫩骨软,特别鲜美,被人们冠予“禾花鲤鱼”的美誉,深受人们喜爱。
  鲤鱼每天在稻田穿梭游动,寻觅食物,起到为水稻中耕松土作用,促使水稻根系生长。
  早稻成熟时,鲤鱼每尾也长到了三两至半斤。割完早稻,排干田水,便可用竹篾编织的捕鱼竹圈捕捉鲤鱼,每亩可产鲤鱼30~50斤。割禾捕鲤鱼时,家家喜庆鲤鱼丰收,户户鱼肉飘香。除食鲜鱼外,大家还习惯将鲤鱼剖杀、腌适量盐、晾干,置锅中不加油用慢火烤熟焙干后,藏于密封的陶罐或铁瓶中,慢慢食用。“禾花鲤鱼”干是客家人的佐餐、待客美食,也是馈赠佳品。
  上世纪50年代,由于农业体制和耕作技术的变革,影响了稻田放养鲤鱼的生产。在耕作技术上,推广水稻中后期实行露田、晒田,违背了鱼儿离不开水的起码条件,稻田放养鲤鱼受到制约而逐渐减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部分山区农户又恢复稻田养鲤鱼的习俗,并实行技术改革,在稻田里挖鱼沟、挖鱼湖,解决鱼、稻两种生物共生的矛盾,实现了鱼、稻用水两不误。但是,由于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广泛推广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施用量日渐减少,严重影响了鲤鱼的生长繁殖,利用稻田放养鲤鱼这一传统的生产习俗逐渐消失,成为历史记忆。但在今后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山区农户可尝试把水源充足的山坑、低产田筑坝挖塘,发展渔业,作为增加收入的途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周旋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