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醉心搜集寻着客家山歌 她说广东民歌最美是柔情

山歌 | 2017-3-10 14:12| 查看: 5172| 评论: 0| 原作者: 广州日报 卜松竹
摘要: 莫日芬说,无论是客家山歌,还是咸水歌,肯定都会变。我们今天听到的山歌,不会是一两百年前的样子;自然,我们也不能指望,一两百年后听到的山歌,仍会是今天的样子。但这种变,最好能自然一些,外力干扰少一些,让 ...

醉心于搜集整理民歌的莫日芬老师
  采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莫日芬老师忽然停下话头,问我:“你怎么会想来做民歌呢?”
  其实我也说不清楚。
  2015年在湖南城步采访六月六山歌节的时候,听到一首山歌:“高处的姐姐下船来,脚上穿着绣花鞋。一路走来一路歪,十人看了九人爱!”几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脸红脖子粗、欢天喜地地唱着。当时我就觉得,这歌怎么能这么好听。于是就想找找那些和山歌有关的人和事。
  方言达人:会说客家话、潮汕话
  广东省文联陈川泓老师给我推荐了莫日芬老师。她说,在客家地区,很多人都记得莫老师。她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物。
  但当我在莫日芬老师家中见到她时,发现要挖出那些故事,挺难的。我不问,她不说。很多细节,她又总是摇摇头说:“好久了,都忘记了。”
  最有故事的人,往往都不善于或者不爱讲故事。那我们听到的那么多惊人的故事,都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上世纪60年代,下放到梅县的莫日芬接触到了山歌。出身于广州艺专的她,凭着对音乐的敏感和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很快喜欢上了山歌。1958年,广东举办了一次民歌晚会,全国很多的音乐界名家都过来了。当时是国内一个挖掘、研究民歌的热潮期。晚会之后不久,搞一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文件,就发下来了。
  莫日芬最初并没有参与到“集成”的工作中。之后,由于一些原因的影响,“集成”的工作停顿下来,重新启动时,已经是1979年。这期间,很多早期参与“集成”的人或者老去,或者离开,在几个部门间兜兜转转的莫日芬,才加入了“集成”的工作。

  上世纪50年代在客家地区的生活经历,给了莫日芬很大的帮助。“我就是这张嘴”,她笑说,“到哪里就说哪里的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她很快学会了客家话。在她看来,搞民间音乐,不懂当地方言是不可想象的。后来她还在海陆丰等地搜集整理过一段时间的渔歌,也学会了用潮汕话与当地人交流。
  1980年,莫日芬带上行李,一头扎进了梅州山区。她通过当地文化局找了间屋子,一待就是一年。地区的7个县,她都跑了个遍。
  莫日芬说,刚开始搞客家山歌时,也遇到股不小的阻力。有些人觉得,你一个广州人,还是女人,我们客家的歌为什么要让你来搞?还有些人不习惯跟着她天天下乡,觉得搜集民歌,也没必要一定要这样强调到一线去嘛。对于这些,莫日芬的方式是不冲突,但也不妥协。该下乡还是要下乡,该做的工作一件也不能停,田野调查需要掌握的各种知识、方法、经验——怎样记谱,怎样录音,怎样整理——她手把手地教别人。时间长了,大家觉得,这个女孩子不错,踏实,真诚,而且确实事情干得好。就这样,很多原来不支持甚至反对她的人,后来都成了她的好朋友。
  研究客家民歌变迁:忘了人和事,只记歌和曲
  莫日芬说,客家民系的形成历史久远,相应地,客家民歌也有一个形成的历史过程。当中融入了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因素,“不难看出中原民歌从北向南流传,演变为客家民歌的路线,与客家先民南迁的路线完全吻合,即中原——江淮——闽粤赣边和粤北客家人主要聚居地,足可证明客家民歌根在中原”。
  中原文化构建了梅州客家山歌的骨架。所以我们在广东客家山歌的艺术风格、修辞方法、章法结构中,都能看到“十五国风”以及迁徙途经的江南吴音印迹。
  另一方面,客家民歌毕竟受到了南方风土人情的润育,是中原、江淮民歌在南渐中历经演变,而后又与南方土著民歌相融合而产生的一个具有自己风格特点的民歌品种。它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赋比兴”的传统,又发展了双关、歇后、顶针、对偶等修辞手法,讲究合韵,方言土语自然入歌,因此文采横溢,独具特色。比如“梅县公园景色靓,花又红来叶又青。遇到天时月色好,夜夜都有山歌听”。这就是直陈其事的“赋体”,客家人称为“直头筒山歌”。除了几个衬词,没有太多的修饰,但唱来却十分深情。

  虽然在采访中,莫日芬总是说自己已经忘掉了很多东西,但她仍能想起饶金星、李强、周桂友等山歌手的名字。这些人都是地道的“原生态”山歌手。我问她:您为什么对他们的印象如此深刻?她说:因为他们唱得实在是好啊!
  坚持原生态 广东民歌最美是柔情
  莫日芬还做了很多广府民系的民歌调查和搜集。她说,这些歌自己相对来说是更熟悉的,因为从小就跟着妈妈学咸水歌啊,童谣啊。
  她说,广府民歌产生于何时,如何产生,很难精确地寻其根源。由一些历史资料可知,明代时这一带已经有盐民歌谣等流传。屈大均也在他的《广东新语》中记录了17首约流行于17世纪的广府民歌,如“妹相思,蜘蛛结网恨无丝;花不年年在树上,娘(姑娘)不年年作女儿”,“官人骑马到林池,斩竿簕竹织筲箕;筲箕载绿豆,绿豆喂相思;相思有意飞开去,只剩空笼挂树枝”。
  调查山歌不是件简单的工作。莫日芬他们当时坚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找原生态歌手。怎样确定“原生态”呢?那就需要做很多比较研究,还要做很多歌手的演艺背景考察。比如,这个歌手是不是当地人,有没有出过外,在外面有没有受到其他地方音乐的影响等。

  山歌是因人而异的艺术,即使同一首山歌,在不同的歌手嘴里唱出来,也会有着不同的演绎方式,歌词往往也是临场发挥的。那么怎样确定它们是不是“同一首歌”呢?莫日芬说,一般来讲,除非是差异特别大的,不同歌手的个性化演绎被视作同一首歌,按照其中唱的比较好的一位歌手的歌唱,记一个谱。至于歌词,主要选择那些传统传承下来的,相对固定的。另外也收录了一些能反映各个时代风貌的歌词。如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是客家人发起的,其领袖和骨干均是客家人,曾经流传很广的《长毛歌》,就叙述了太平军著名将领汪海洋(康王)转战粤东各地的事迹。
  我问莫日芬,如果泛而言之,广东的民歌与其他地方相比,突出特点是什么。她想想说,应该是比较柔情。广东的音乐形式里,高亢的东西不太多,即使粤剧里的那些高腔,给人的感觉,也是从容地滑上去的。她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要研究一地的民间艺术,就要看这里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
  现在随着城乡的飞速变化,许多滋养了传统民歌生长发育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都消失了,民歌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莫日芬笑言,有时她听现在一些较年轻的民歌手的唱段,会感觉:哎!“学生腔”好像比较重。那么什么是“学生腔”呢?她似乎也解释不清楚,就是觉得,和那种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的、在劳作中或休闲时唱出来的歌,有些不一样。
  莫日芬说,无论是客家山歌,还是咸水歌,肯定都会变。我们今天听到的山歌,不会是一两百年前的样子;自然,我们也不能指望,一两百年后听到的山歌,仍会是今天的样子。但这种变,最好能自然一些,外力干扰少一些,让它们循着千百年来演变、进化的规律,自由自在地走下去吧。
  莫日芬搜集的部分民歌
  《半山屻上种条松》
  半山屻上种条松,
  风吹日炙都咁浓;
  松子跌落松树下,
  唔曾约你样咁同。
  《灯芯造起万年桥》
  山歌紧唱声紧娇,
  月弦来和九龙萧;
  乜人和得月弦过,
  灯芯造起万年桥。
  《一条大路曲弯弯》
  一条大路曲弯弯,
  一直透到八乡山;
  手擎红旗闹革命,
  要为穷人把身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果果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