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封开古村庄: 见证岭南文化 尽显客家风情

山歌 | 2015-7-20 00:40| 查看: 12734| 评论: 0| 原作者: 客都网 佚名
摘要: 一条大气磅礴的西江,一条温婉奇丽的贺江,她们各自穿越万万重青山,在这里相遇。遮不住的青山隐约,流不尽的绿水悠悠,交叉成一幅绝美的南国画卷。 ... ... ... ... ...

杏花村

叶氏大宗祠大门

杏花村古村落门楼

杏花村古村落建筑

造型优美的古树

   一条大气磅礴的西江,一条温婉奇丽的贺江,她们各自穿越万万重青山,在这里相遇。遮不住的青山隐约,流不尽的绿水悠悠,交叉成一幅绝美的南国画卷。

   这里是岭南与华夏最早相遇的处所,奇异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久长而光辉灿烂的史前文明。14万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勾当的踪迹。这里是岭南与华夏地域经济和文化交换的腹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便在此设县,使之成为岭南地域最早的首府。随后,岭南文化在这里积淀、发祥,华夏地域的说话也被南迁的客家人带到这里,与内地土着说话相融合,形成了本日的粤语。

   这里,就是位于广东省最西部的客家人聚居地——肇庆市封开县。6月13日,万里寻踪客家路汴梁晚报出格报道组驱车400多公里从深圳赶到封开,拜望了封开汗青久长的古村庄——杏花村、杨池古村,感觉客家先民在此留下的深挚文化秘闻。

   “杏花十二座”神似客家围屋

   开封有个杏花营,封开有个杏花村。虽说二者之间并无关联,但听到杏花村这个名字的时辰,记者情不自禁地对这个古村庄多了几分密切感。

   据陪同我们采访的封开县文联副主席、封开县博物馆原馆长陈楚源先容,杏花村中今朝只有伍氏一姓栖身。据族谱记实,伍氏是在明弘治年间(1502年)从广东高要新桥塘边村迁过来的,跟着其后伍姓生齿的增进,伍姓成了村中最大的姓氏,而其他姓氏的人开始慢慢搬离。逐步地,杏花村中只有伍氏一姓。

   踏入古村记者发明,杏花村内可谓事业遍布。这里不只有一座建筑于明代中后期的砖砌城堡,尚有一个两层砖木布局的书室——霭然书室;不只有建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粮仓、碉楼,尚有明代的古井、清代的花厅。除此之外,古村中尚有一座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年)三进两院带两廊的伍氏大宗祠,整个宗祠的屋脊、挑檐均有美丽的动物花卉浮雕,内墙两侧也绘有彩墨花鸟字画。不只精细至极,还极尽描述地揭示了传统的儒家头脑。

   而古村中最为派头、最着名气的,则是被内地人称为“杏花十二座”的构筑群。陈楚源汇报记者,“杏花十二座”是风火山墙装饰的合院式宅第,四进三横,被表面排屋困绕的大型住宅构筑群落。它距今已有280多年的汗青,占地面积3183平方米,为今朝封开拓明的生涯最为齐备、占地面积最大的清代民居。记者旅行后发明,“杏花十二座”共有17间客堂,80间住房,设南北两大门、对象两小门,高耸的山墙上绘有神兽、花鸟等图案精细的灰塑。南大门外尚有一口约1000平方米弯月形的水塘,颇似客家构筑中的月池。

   固然,我们无从考据在从广东高要迁过来之前,伍氏祖上还在哪些处所栖身过,也无法知晓伍氏毕竟是不是客家人,但我们却明明感受到“杏花十二座”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与客家的围屋千篇一致。

   杨池古村尽显客家风情

   被誉为“岭南第一村”的杨池古村坐落于封开县罗董镇,整个村庄被一条清幽的小河困绕着。村庄四周环山,林深树茂、氛围清爽。潜匿在山坳里的杨池古村坐北朝南,青山围绕,绿水萦绕,曲径通幽。

   据陈楚源先容,杨池古村始建于明代末年,距今已有近400年的汗青。据族谱记实,该村先人叶翰彪是明末官员,因避战糊弄到此地。看到周围林木葱葱、花果满坡,中间是一块盆地,盆地中间有一片像宝鸭状的高地,他心中异常兴奋,便在高地上挖池塘、栽杨柳、种金莲,在此隐居下来。其后,叶氏开枝散叶,世代繁衍,杨池古村因“杨柳池塘”而得名。因为叶翰彪的祖上是客家人,叶翰彪在兴建衡宇时便回收了客家围屋式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

   步入古村采访记者发明,村落对象南北各建有四个门楼,现有古衡宇60多座,回收各式的硬山顶或悬山顶构筑模式,清一色的砖木布局。整体构筑虽保存有典范的明清气魄沤背同却又担任了唐宋时期华夏地域构筑的布局特性,也蕴含明明的岭南古构筑风采。祠堂、书院、古巷、花厅、客房、仓储、磨房等中国古代民间糊口必须的各类用房这里都可以找到,尤其是各类绘制精细的壁画、灰塑和木雕等古构筑装饰艺术,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走进封开杨池古村,随处可以发明遗留下来的明、清以来的神采风姿,信步村庄的每条青石板路,就仿佛掀开了一页页汗青。

   古村中的银号、银库颇具特色。据先容,银号是杨池古村里叶氏族人叶东序预备的,叶东序时为内地巨贾,拥有良田700多亩。站在银号外远观,记者发明这个银号是硬山顶构筑,有两扇厚重的木门,三层砖墙,石柱担梁,坚不可摧。而村中的银库要比银号局限更大,悬山顶布局,推笼大门很是丰富。银库中,最吸引人的是遗留下的两个巨细银筛。陈楚源汇报记者,它们曾在杨池古村的汗青文化糊口中饰演过重要脚色,揭示了杨池古村旧日“山村城市”的繁荣风采,这在岭南汗青上极为有数。 而杨池古村中的叶氏大宗祠则是村庄中的构筑英华。陈楚源先容,宗祠内的木雕、灰塑以及壁画,均是岭南古构筑中很是有数的艺术精品。叶氏大宗祠由8根木制的顶梁柱支撑着,这8根顶梁柱均由杉木打造而成,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岿然不倒。广州市的文物掩护专家在此实地考查时曾指出,岭南古代构筑的顶梁柱多由一块石料打磨而成,北方则行使杉木。叶氏大宗祠行使杉木声名,早在明朝时期,岭南构筑气魄威风凛凛已经与华夏文化逐渐融合。

   走出遍布事业的杨池古村,在归去的路上,记者仍在细细咀嚼:无论是神似客家围屋的“杏花十二座”,照旧随处揭示客家风情的杨池古村,它们无不印证了封开这个岭南文化发祥地所储藏的久长汗青和深挚文化积淀。

   封开、 开封缘分颇深

   身为汴梁晚报的记者,在封开采访时,记者常常听到内地人报告有关这两座都市的妙闻。

   封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谈细育汇报记者:“开封有个杏花营,封开有个杏花村,何等偶合!尚有,在开封大名鼎鼎的包上苍,他在任开封府尹之前曾在肇庆做过官,而肇庆市下辖的县区就包罗封开!其它,就连我们在外宣传推介封开的旅游景点时,也常常会遇到不相识环境的人善意地提示我们,‘把地名写颠倒了,应该是开封’。封开和开封虽相隔千里,但两座都市的缘分真是多得说不尽!”

   寻踪故事

   粤西边陲糊口着不少客家人

   或者您和记者一样,早年只知道咱们七朝古都开封,基础没传闻过封开这个地名。达到封开之后,记者才相识到,这个将“开封”二字颠倒过来的县城,地处粤西边陲,素有“两广派别”之称,是通往珠三角及大西南的咽喉之地。封开汗青久长,人文文化秘闻富厚,汗青上的广信古都曾是岭南与华夏地域经济、文化交换之腹地,是岭南文化及粤语的发祥地。在这个粤西边陲还糊口着不少客家人。

   封开县有客家人5000多人,首要聚居在内地的平凤镇、江川镇。与其他处所的客家人一样,封开的客家人至今仍生涯着说客家话、住客家围屋、唱客家山歌、喝客家娘酒、吃客家菜等浩瀚客家人特有的风尚风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