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LOGO
搜索

短史记 ▏与客家颇有渊源的“干越”

文学 | 2017-7-30 21:29| 查看: 3715| 评论: 0| 原作者: 客家新故事
摘要: 客家拥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孕育、形成于福建、广东、江西山区,明代以来,陆续拓展到四川、湖南、广西等地。
客家短史记

每篇虽短
但力求言而有据
单看成篇
希终能自成体系

  客家拥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化,孕育、形成于福建、广东、江西山区,明代以来,陆续拓展到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并走向海洋,成为台湾岛、海南岛早期开发主要人群之一,并走出国门,参与南洋群岛、印度洋群岛和美洲“新大陆”等地开发,成为宋明“海上丝绸之路”和16世纪欧洲人开启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华民族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桥梁之一。
  经过几个世纪奋斗,客家人遍布全球各地,为所在国家和地区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客家文化也随着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客家人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客家是中华民族伟大支系,客家人发展及其所创造的故事,属于世界历史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客家人,必须放眼世界,透过千年时空,才能勾画出较为完整的轮廓。
  出于如此愿望,我们推出系列文章《客家短史记》,每篇虽短,但力求言而有据;单看成篇,综合来看,却能自成体系。当然,由于见识所限,难免疏漏,尚烦大家指正。
                                    ——作者谨识

与客家颇有渊源的“干越”
倪政兴

水彩画,by 吴树龙
  居于鄱阳湖地区的干越
  秦皇汉武南征,把越人杀了杀,赶了赶,百越地区也统统变成中原王朝郡县,随着岁月流逝,百越在史册上慢慢消失,到隋朝只剩零星记载。据研究,大部分越人融入了汉族,还有些发展为现今“侗台语系”的一些少数民族。侗台语系又称壮侗语系,重要语言有壮、黎、泰和老挝语等,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中国南部,比如壮族、侗族、傣族和布依族等。
  至于原属楚地的百越地区,在此后岁月中,也陆续迁进许多中原人。唐人刘长卿说“鄱阳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说明到唐朝,临近中原的鄱阳湖地区已有不少汉人。
  刘长卿这首诗叫《戏赠干越尼子歌》。“干越”在我国古代,主要是宝剑的代称。《庄子》“夫有干越之剑者……宝之至也”。南朝人陆德明注“司马云:‘干,吴也。吴越出善剑也’”。很多人因此认为“干越”是指现在江浙一带的吴、越之地。其实百越中确实有支叫“干越”。
  干越主要活动于彭蠡湖(今鄱阳湖)一带的今天安徽、江西及江苏交界区,早在西周,他们就自行立国,立都于今天江西余干县,因此后世称“干越”,考虑古代史书主要靠抄写,有学者甚至认为史书上的“邗越”,可能就是“干越”误写。根据遗传分析,福建长汀客家男子有6.8%与侗族相似,因为侗族自称“干”(Kam),也有一种先民来自江西的传说,所以很可能是江西“干越”后裔,换句话,客家人与干越可能有血缘关系。

  干越如何到达闽粤赣结合部山区
  干越到达闽粤赣结合部山区,有三种可能:
  一是随着人口扩大,就近迁移。汉晋到唐宋时期,史书上曾出现一批叫“山都”或“木客”和“赣巨人”的族群,主要分布在闽粤赣交界的深山,有的还是“巢居”,行踪神秘。因此有些史籍,还把他们当作神鬼或怪兽。有学者认为,他们是“越人”后裔,这不仅因为他们生活在百越地区,文化特征也与越人比较密切。而且汉代文献中,也记载木客是越国伐木工人,长期被调往外地伐木,终不得归,因此称为木客。还有些学者论定,他们就是干越。
  二是楚君熊渠伐扬越时,“干越”南逃。“扬越”是先秦时期,对江汉平原到岭南地区越人部落的泛称。扬越得名于扬水,扬水源于今湖北荆州市附近,东流于今潜江入汉水,由于楚君熊渠曾经兴兵吞并扬越,因此有人认为,我们前面提到的《越人歌》应是“扬越”作品。有学者认为,“干越”其实是属于“扬越”的分支。
  三是秦皇汉武南征,避难闽粤赣山区。闽粤,特别是闽粤赣结合区山多水深,不排除有些人故土难离,想方设法留在当地,而且迁徙过程中,难免有些人悄悄逃回故乡,或者他们腾出地盘后,其他越人可能会再迁来此地。但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们即使逃过劫难,留下的也不会很多,客家人类侗族结构也能说明这点。

  干越的血如何流到客家人身上
  客家人身上流着干越的血,除了可能是汉族先民到达闽粤赣山区后,与当地越人后裔通婚,让客家人的身上流着干越人的血之外,还有两种可能。
  长汀则是客家形成的重要居住地,从Y染色体SNP的主成分分析看,当地客家男子与中原汉族最接近,汉族结构有80.2%,验证了客家学大师罗香林关于客家人是“中原最纯正的正统汉人的后裔”的论定,由于湖北、江西是古代中原进入闽西的主要通道,不排除中原百姓迁徙途中,与当地越人后裔通婚。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因为罗香林的论定并不准确。
  研究人类进化和起源的一个有效标记是Y染色体特异区,它具有很强群体和地理特异性,能忠实记录历史上迁徙和进化事件,但学者们发现,客家人Y染色体单倍型中的H6比例,比中原汉族居民高出很多。这可能是客家汉人先民在中原时就已存在,也可能是迁徙过程中形成,当然也可能客家汉人先民,其实不一定直接来自中原,而是从各地辗转而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当然更能证明我们第一篇短史记中所提到的,客家祖地只能是闽粤赣山区,也更能证明,汉族先民到达闽粤赣山区后,才与当地越人后裔通婚。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干越经由与其他族郡通婚,让其他族群后代身上流着干越的血,之后这些人又成为客家人的通婚对象,使现代客家人的身上流着越人的血。

  “洞蛮”是百越后裔吗?
  虽然越文化的痕迹透过不同方式,还扎根在许多族群。但曾属越人聚居区的闽粤赣山区,唐代中叶以后的史书里,对这一带居民,“夷、洞蛮、僚”等称呼频繁出现。比如唐朝有“黄连洞蛮二万围汀州(今福建龙岩地区)”的记载。那么,他们是否越人后裔呢?
  “洞蛮”是洞居民族的通称。孕育客家人的武夷山区,就有不少悬棺,一般认为洞居民族遗存,但关于对这些悬棺主人,有人认为是闽越,也有人认为是“濮”。
  “濮”,又称“卜”,《尚书》说他们曾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由于与“百越”相似,内部族郡互不统属,因此战国以后,统称“百濮”,《尚书》孔传说“濮在江汉之南”。《史记》说“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建宁郡在今云南省。也就是说,百濮分布于江汉平原到西南云贵高原的广袤地区,与百越地区交错存在。
  很多人因此傻傻分不清楚濮和越,加上濮越共处过程中,文化难免相互影响,比如在广西壮语里,“濮”“越”都是指人,有些人因此认为濮越是同一族群,壮族则是他们的后人。

  不断迁移,人类才得以从弥漫到世界每个角落
  从“迁徙”的角度,我们把客家人,称之为中华民族伟大支系,实在名至所归。因为从人类来说,根据基因研究,无论濮越,还在是现代居于世界各处的人类,都来自大约9万年前,从非洲走出的一拔智人,正是不断迁移,才得以从弥漫到世界每个角落。
  这拔人经由北非到达阿拉伯半岛,大约主要以捕鱼或者捡食贝类为生,因此拿着石头和木叉,沿着无边的海岸线,花了大约两万年,才到达伊朗、印度等地,再沿印度洋到达南洋群岛,直至广东、福建沿海。但在七万四千年前,遇到惨绝人寰的苏门答腊岛托巴火山爆发,整个人类总共只幸存约一万人。此后,幸存者们在西亚、中亚和东南亚顽强生活。
  大约四万年前,在西亚和中亚的那拔人,有一支越过帕米尔高原前往欧洲,成为现代欧洲人的祖先。另一支沿着喜马拉雅山南麓进入东南亚,其中有些人经由缅甸到了云贵高原。
  这时冰川期又来了,历史上最近一次冰川期从二万二千年前开始,持续数千年,欧亚北部和美洲北部全变成冰原,北纬55度线以北的人类几乎全部灭绝。
  随着冰川不断消融,沿喜马拉雅山南麓进入东南亚的那拔人中,有一批人扩散到越南、广东一带,他们中有部分继续南下,一般认为,他们的后代就是南岛语系各民族。南岛语系是世界上唯一主要分布在岛屿上的语系,分布东达南美洲复活节岛,西到东非马达加斯加岛,南达新西兰,北端则是中国台湾,包括数百上千种语言,它们的源头在中国台湾。还有人沿着东海大陆架北上,扩散到中国沿海各地,直至黄河出海口附近。这就是“百越”先民。
  百越北上时,云贵高原的那拔先民里,有些也沿着高原西侧向北跋涉,后世称他们为“先濮”,途中分出两支:
  一支沿四川的几条大河北上,到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成为“羌华”,大约6000年前,由于粟谷的发明,导致人口增长,迫使有些人向东迁到渭河流域,后来形成黄帝族和炎帝族。还有些人向西部迁移,形成吐蕃等诸氐、诸羌各民族,通称“氐羌”。
一支沿着长江往下走,后代就是“百濮”。

  百越迁出闽粤赣山区后,濮人后代成为当地新主人
  从进入中国腹地的途径来看,濮、越不同。其实,他们的聚居区也稍有不同,一般认为,濮主要居南方内陆,越主要在指东南沿海。
他们文化也有差异。《史记》说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越人断发纹身,濮人则是拔牙凿齿,相关记载可见《博物志》《太平寰宇记》等。他们语言也不同,比如“首领”,百越称为“多同”,濮人称“禀君”,此外,象是几何印纹陶在东南越地,包括两广地区广泛分布,但在西南百濮主要聚居区鲜有发现。
  就现在客家聚居的武夷山区来说,虽然根据传说,武夷山神“武夷君”属于“越”,但远古居民中,也有些族群服饰、发式跟闽越不同,反而与崇拜蛇图腾的西南巴人、濮人相似。因此沟壑纵横的武夷山区,很可能是长江流域南下的“濮”,与福建沿海北上的越人杂居地。
  从悬棺来看,现存主要地区不仅在武夷山区,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珙县、兴文、筠连、镇雄等县也不少,并且遍及黔、湘、桂、粤、浙、赣、皖、鄂等省,甚至北方山西也有分布,考虑到越基本聚居南方,而“濮”曾经进入中原,因此,武夷山悬棺很可能是“百濮”遗存。
  悬棺高挂悬崖,很多人觉得是“奇迹”。1975年,考古学者在四川安宁河流域,发现数十座由重达数吨、数十吨石块筑成的大石墓,墓高2-3米,看起来同样不可思议。据推断,这些石墓可能就是《华阳国志》所说“越嶲郡会无(今四川会理县)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
  越嶲郡原是邛人创建“邛都国”,为汉武帝所灭,并“以邛都为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史记》曾将邛都与滇、夜郎划为同一族系,东晋《华阳国志》称夜郎为濮夷,称滇为滇濮,由此类推,邛都也是濮系。由此可见,所谓“奇迹”,在濮人眼里,并非难事。
  值得注意是,“南蛮”至迟在《后汉书·南蛮传》中就有记载,还有“巴郡南郡蛮”等细节,由于巴人属于百濮,而据考证,悬棺葬出现时间顺序为,武夷山-峡江-川黔湘-云桂,因此,巴人很可能是由古闽人西迁融合濮人所形成,换句话,武夷山古闽人中,有些是“濮”。
  濮、越杂居过程中极可能有通婚关系。证明这种问题,文化相互影响是重要证据,比如濮人聚居的西南地区流行“铜鼓”,接近西南的两广和越南北部等古代百越地区也有“铜鼓”之风,但东南越地却极少,因此可见,“铜鼓”文化极可能由“濮”向“越”是输入。
  根据分析,客家人身上还有13%是畲族,而畲族,自史书来看,应是“濮”人后裔。由此推断,客家人的形成,有几种可能:一是汉族人分别与濮、越后人通婚,一是濮、越后人通婚后的后代,再与汉族人通婚,三是汉、濮、越互相通婚。从生活实际来说,显然第三种可能性最高。并且从客家人身上畲族和类侗族比例可见,汉族人抵达闽粤赣山区时,当地即使有越人,也极为少数,濮人后代已经成为当地新主人,那么,濮又如何演化成畲族呢?
下一篇,《客家的畲族先民或许来自桃花源》,我们讲述从客家的畲族先民演变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责任编辑:咕咕 | 返回首页   复制网址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