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印尼客家人史略(一)

源流 | 2022-11-30 17:13| 查看: 3686| 评论: 0| 原作者: 掌上梅州 饶淦中
摘要: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前 言

  “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现有华人2000多万,而客家人有800多万。长期以来,印尼客家人为国家独立和经济建设及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谱写了融入主流社会的篇章。本文试从各历史资料中辑文,钩沉印尼客家人的历史。

▲在南洋群岛码头上的劳工们的老照片

▲在南洋群岛海边上的船艇(资料照片)

梅州先民漂洋过海至印尼的最早纪录距今740年 

  客家人从中国广东、福建迁移至印尼的历史非常久远。据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华侨名人故事录》记载,南宋末年,元军进占中原,南下福建、江西、广东,时为宋朝右丞相的文天祥(江西吉安人)在赣州、梅州等地征集义军,起兵勤王。1277年3月,文天祥率兵收复梅州后,梅州应征参加义军人数甚众,松口卓谋等名列义军之名册。1279年文天祥兵败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宋灭亡,卓谋与家乡10多位青年乘木筏由海上随季风漂流到婆罗洲(今印尼加里曼丹)定居。此为有史料记载的梅州先民漂洋过海,南来印尼的最早纪录,距今已有740年历史(见《梅州华侨志》P21)。

  “元灭南宋后,在全国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加上战乱和天灾等原因,一大批梅州先民避居海外。”国学泰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祖籍梅县松口铜琶村,出生于潮州)在《潮州志·交通志》记载:“元时三佛齐(今印尼巨港)已有闽粤人足迹。”这亦是梅州客家人出南洋的记载(见邓锐《梅州华侨华人史》P63)。

  1407年,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舰队到达婆罗洲(今印尼加里曼丹)三发,决定除在马六甲建立下南洋的中转站外,还在印尼西加的三发、爪哇的锡顺(东爪哇泗水附近)和苏门答腊的巨港建立三个停留站,作为休息、保养和补给的主要根据地。因此,当年三宝公在三发附近设立一个“三发华人回教会社”,留下一批人员在当地建设发展和宣传回教与儒家文化,也作为郑和七下西洋大舰队的联络中心地之一(见李卓辉《迎接落地生根时代──印尼华人文化教育史话》P153)。

  据《蕉岭县志》(1992年出版)记载,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中有一支由梅州先民组成的队伍,因在马来亚上岸后迷路,便在吉兰丹牙拉顶深山定居,其中有一位是蕉岭县峰口乡孙姓人。据此推算,上述郑和下西洋在西加里曼丹三发等地建立三个停留站,留下的管理人员应有梅州客家人。

  “明朝嘉靖年间,大埔人萧晚、程乡(今梅县)人林朝曦与饶平人张琏为首的农民起义发展到10万人,后为明朝大将戚继光所败,败逃的部队中有不少人逃往南洋谋生。”

  “海上武装反抗明朝的林清干、林凤集团,其中有不少梅州人,被明军灭亡后,不少部属流散到印尼等东南亚各国定居,梅州乡民亦有不少人跟随前往。”(以上见于《梅州华侨华人史》P64、P40)

  据《大埔县志》(1992年出版)载:明崇祯十三年(1640)大埔长治乡民江龙、大东乡民罗宏等人参加郑成功的抗清义军,随郑到台湾,兵败后,他们由台湾转至东南亚谋生。

  明末清初许多闽粤一带的客家人,有不少是反清复明为宗旨的“洪门”(即天地会)信徒。当时中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安,许多人选择远渡重洋,到婆罗洲以开采金矿为业。这些客家人,当时以今梅州、惠州、海陆丰出身者居多。到18世纪中叶,总数已发展到7万多人。他们当时已分成20多个集团组织,都以“公司”为名。所谓“公司”,其实是明末清初闽粤两省农村中一种带有帮会性质的经济组合形式。

  1770年左右,西加里曼丹鹿邑苏丹,曾邀请3万名客家人来到当地开金矿。1772年,嘉应州(今梅县)石扇堡人罗芳伯,因参加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天地会”,被清朝官府获悉,不能在乡立足,便邀集江戊伯等一批同乡连同福建永定等地的客家人一起,从虎门乘木船,随季风漂流到婆罗洲加里曼丹之坤甸东万律谋生。初时他设馆当教师授华文两年,后邀集100多名客家人从事开采金矿。1777年创办“兰芳公司”,数年内控制东万律及周围金矿区。1794年,他协助坤甸苏丹平定内乱,势力大增。当地酋长割地相让,致“兰芳公司”管辖之土地纵横千里,附近闽粤客家人掌控的采金公司闻风归附,人口达10多万人。罗芳伯被推为“大唐总长”。“兰芳公司”独立自主,开设华文学校,扩充市场,制订法律,教练兵员,征租收税,政通人和,为开发和建设西加里曼丹建立了卓越功勋。1886年,“兰芳公司”始被荷兰殖民者强占。“兰芳公司”自创立至结束达109年之久,形成华人移民社会的雏形,其间梅州家乡的客家人慕名南来加盟者数以万计。

  至今,“从坤甸沿着卡布阿斯河往上走,河畔仍然保留许多传统聚落,其中一个名叫双沟月(Sungai Ayak)的美丽村落,住了大约4000位客家人,多以割胶务农打工为生。从外表很难分辨是华人或原住民,住的房子也和当地原住民差不多,不过他们仍然说着道地的梅县客家话。当地居民表示,他们的祖先是在18世纪跟着罗芳伯到此开金矿,之后在当地娶妻生子,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在此繁衍生息,与当地原住民相处融洽,就像一家人。在这里的客家人过着桃花源般的生活,从当地传唱的一首客家山歌,就可以理解当年客家先辈为什么会在这里落地生根:双沟月,好地方;树满山,谷满仓;天旱时,鱼群上;打到鱼群来做餐。”(《静水流深──东南亚廿客家良材》P36)

  1864年12月,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兵败嘉应州,1866年,被清军收降和斩杀的太平军将士计6.6万人。至此,太平军余部在梅州全军覆灭。因太平军首领洪秀全祖籍在嘉应州石坑堡,故有“太平军起于嘉应、灭于嘉应”之说。自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即1851年至1864年,由祖籍嘉应州(今梅县)石坑堡的洪秀全领导的,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的农民革命所建立的太平天国政权,时间持续了14年。“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南京)陷落后,清廷实行血腥大屠杀,捣毁洪秀全在嘉应州的祖屋祖坟,株连斩杀洪氏族人及亲戚朋友,幸存者被迫逃亡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见《梅州华侨华人史》P42、P41)

鸦片战争后百年间是客家人移居东南亚的高峰期 

  “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间,是客家人移居东南亚的高峰期。之前由于清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移民自然属于非法,风险相对很高。鸦片战争后,清帝国门户洞开,政府已无力阻止华工出国谋生。中国的动乱,加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陆续控制且开发东南亚资源,需要大批人力,因此闽粤两地的穷苦农民,或自愿、或受骗,相继大举过番到南洋。”(以上见《静水流深——东南亚廿客家良材》P9)

  印尼群岛沦为荷兰殖民地时期,在加里曼丹岛西部、苏门答腊岛东海岸和爪哇岛北岸一带,都居住了大批经商的华人,其中不少是客家人。如:富甲东南亚的客家人张弼士、棉兰开埠功臣张榕轩张耀轩昆仲,巴城中华会馆创办人丘燮亭、潘立斋及梁辉运的父亲采臣公等。

  19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东海岸一带,荷兰殖民者或苏丹或华人经营的种植园(烟叶、咖啡、橡胶、椰子、胡椒)的劳工;在西加里曼丹开采金矿,在勿里洞岛和邦加岛开采锡矿的劳工,大部分也是客家人。他们是被拐骗卖身去充当“契约华工”(俗称“卖猪仔”)的。

除此之外,梅州客家人前来印尼的途径还有:

  1. “水客”引带出洋。许多乡民通过戚族关系,由带新客出洋为职业的“水客”直接把人带到南洋。如:梅县隆文镇的“水客”萧育斋在印尼40多年间,经他带到南洋的叔侄亲友就有400多人;白宫镇的“水客”李职昌,操“水客”业30多年间,由他带到印尼的就有1000多人。梅州市有“水客”从业人员最多时达700多人。“水客”是往返“唐山”与南洋之间,专门替华侨和侨眷带信,代写书信,带银钱,捎物品,甚至捎带人员出洋的职业人员。水客从华侨那里收取若干“走水钱”的报酬,一般为花费银钱的3%至10%。此业务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水客成为海外华侨和乡民的桥梁和纽带。

  2. 婚配出洋。过去,出洋者多为男青壮年,在家尚无妻室。到南洋经过三年五载的艰苦努力,有了一定的积蓄,便与家乡亲人联系物色女子,待“水客”返乡复出时,把“唐山妹”带出成亲。有些华侨后裔,也因长辈之命,委托“水客”从原乡带出姑娘进行婚配。昔时,梅州各县男子大多都外出谋生,乡中女人占了绝大部分,加之山多田少,生活艰难,许多青年姑娘乐于过番,嫁个华侨。

  3. 继承财产。海外的华侨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有了自己的事业,且发展起来了。到了晚年自己却积劳成疾,继续经营管理已力不从心。为了一生的血汗不在外断送,后继有人,于是就让其国内的亲人出国接管继承其事业。除此,还有相当一些人因事业壮大,人手不足,叫原乡亲友出洋协助,这在梅州乡间占有一定的比重。

  客家人在印尼多因地缘、亲缘及商务而聚居。如印尼西加里曼丹以梅州、福建籍的客家人居多。这是早在1772年间,梅县石扇人罗芳伯带领一批客家人在该地定居谋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金矿开采业不断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梅县籍的华侨又通过“水客”从家乡引带出众多的乡民,使西加里曼丹的梅州籍华侨越来越多。客家话通行于西加里曼丹,至今200多年来,客家话盛行,当地的福建、广府、潮州、海南籍的华人,以及许多达雅族或马来族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客家话。勿里洞岛、邦加岛因锡矿开采,亦招收了大量的客家人,至今客家话通行;还有苏门答腊岛的亚齐,亦是通行客家话。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