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围屋碉楼,客家人的防御堡垒

民居 | 2023-12-29 09:39| 查看: 1248| 评论: 0| 原作者: 河源日报
摘要: 当历史进入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坚固的四角楼被临时征用。一些四角楼,也因此成为战斗的场所,累累弹痕满布墙身。
  客家围屋、碉楼的防御力与战斗力究竟如何?在清末到民国年间的相关资料显示,确实是杠杠的。

  清代至今,时代变迁,波谲云诡,无论是贫民抑或富贾贵官,都难免在历史进程中随波震荡。当历史进入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坚固的四角楼被临时征用。一些四角楼,也因此成为战斗的场所,累累弹痕满布墙身。

连平陂头一座遗留的碉楼废墟,原为土匪所建的防御工事,在1912年被士兵炮轰后攻克。摄于1912-1920年期间。(原图现藏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

客家围屋主打防御械斗和匪乱

  客家围屋和械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客家人通常生活在山区,时常面临来自山贼和其他地方土匪的威胁,为了保护家族的安全,他们习武并修建了半军事式的围村,即客家围屋。这些围屋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能够抵挡山贼和土匪的攻击,同时也具有与本地人械斗的优势。

  客家围屋的建筑结构和设计受到了其居住环境和防御需求的影响。例如,围屋的墙壁通常非常厚实,有多个防御工事和射击孔,以便在围屋内进行有效的防御。此外,围屋通常设有瞭望台和警报系统等设施,以便及时发现敌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客家围屋和械斗之间联系密切,都是客家人为了生存和自保而采取的措施。客家围屋是客家人为了防御山贼和其他地方土匪攻击而修建的,而械斗则是客家人为了保护家族安全而进行的一种战斗方式。

  客家围屋的走马廊和坚固的外墙、屋内的水井,对于其防御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走马廊是围屋内的主要通道之一,通常位于围屋的中心位置,连接着各个房间和楼层。它的设计不仅方便人员快速移动和防御,而且还能为围屋内的居民提供安全的藏身之处。

  坚固的外墙是围屋防御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围屋的外墙通常非常厚实,由石头和砖块等材料构成,能够抵御外部攻击和入侵。此外,外墙上的射击孔和瞭望台等设施,能够让围屋内的居民进行有效的防御。

  屋内的水井则是围屋内居民生存的重要保障。在土匪入侵时,水井可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可用于灭火等紧急情况。

  因此,客家围屋内的走马廊、坚固的外墙和屋内的水井等设施,都对防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们不仅能够提高围屋的防御能力,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体现了客家人对生存和自保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实战中,这些围屋显示出了它高超的防御性能。

乐村石楼曾驻军

  东源县蓝口镇乐村石楼动工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开工后不久,灯塔的陈金光造反,四邻八乡动荡不安。清康熙中叶,因客家人口繁衍之多,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自赣南、粤东、粤北向川、湘、桂、台诸地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在这过程中,北来移民与当地人常常发生碰撞、械斗,正常的房屋建设常常被一拖再拖。乐村石楼的最终竣工时间,直到道光十三年(1887年),算来工期长达惊人的85年。

  为了不让土匪攻破大门,建造者用了许多的心思,将砖、石、木等用料尽量做到质量足够好。据说,建楼时为将青砖的四面磨得光滑,保证工程质量,始建者张焕腾限定了每天磨砖的块数,要求施工者不可多磨,宁愿为此付出更多的工钱和时间。因为石楼基本上用花岗岩建成,乐村石楼被当地人称为“石角大楼”。石楼外护墙一人多高的大半个墙壁,都铺着泛着黄、白、青等色的花岗岩,十分坚固。上厅、中厅、下厅、门厅的石柱石座及屏风门柱,都是用上好的花岗岩石料制成。石楼“花胎”外面的围墙用巨大的石块砌成,外面刷了一层石灰,看起来跟普通砖墙一样,若不是石灰破处露出坚硬的花岗石,谁也不会想到这居然全是巨石。

  石楼四角有碉楼,高三四屋,夯土墙身,墙身四周镶嵌有花岗岩射击孔,无窗,是很好的防御碉堡。四个一样高的碉楼之外,还有一个更高一层的主碉楼,高达10多米,视野更加开阔,若有土匪来犯,便能早早瞭望到。

  一旦有土匪围城,整个石楼便关门闭户,那里面的人多时没有粮食与水,岂不饿死渴死?这些问题,建造者早就想到了,围屋里一定是要有水井的。在石楼的内外横屋青云巷门的前端天井处,分别设有圆形水井,井唇也是由花岗岩砌成的。

  若对方用火攻,如何应对?建造者考虑得非常周到,嵌在外墙的两扇各300斤的沉重木门一关,门上的水槽保持畅通,随时准备好几大缸水,一旦土匪火攻木门,把水槽的水一放,任凭多大的火也烧不穿这木门。

  乐村石楼如此坚固,备受军人喜爱。据张氏族人介绍,当年游击队在这里驻扎过。原国民党保十三团团长、1949年5月起义投诚后任东四支司令员曾天节在这里办过班,2个月后河源就解放了。

  今东源上莞新南村,田野环抱之处,有一座占地面积甚大的古宅“六角楼”,解放战争时期曾为中共九连地委及粤赣边支队司令部。

  六角楼建于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由陈湛波四兄弟共同建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大门朝向的南边是一大片余坪与鱼塘,塘外是一片开阔的田野。1948年8月7日,河西区3000多军民在上莞下柯岗举行粤赣边支队成立大会,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成立后,其领导机关常驻六角楼,直到1949年5月老隆解放后才迁往老隆。如今的四角楼大门外,挂有几个金底红字牌子,告诉游客,这里是中共九连地方委员会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司令部旧址,同时,也是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激战白云楼

  白云楼位于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面宽47.5米、进深50米,占地面积2375平方米,坐西北,朝东南,为方形楼角式围屋,是清末时大湖人曾兆祥兴建的。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曾启瑞三兄弟居住。

  白云楼四角都建有碉楼,均为3层,高约10米。与楼角相连的外围楼房,均为2层半,高7.5米。二楼顶上设骑楼,与楼角相连通,设有瞭望孔和射击孔,防守人员可以在二楼快速移动,随时换位防守。屋外9米高的护墙,使来犯者难以攀爬进入。外墙建有方形圆孔石窗,用于瞭望和射击。

连平县大湖镇盘石村白云楼

  也许因为白云楼具有较强的防御功能,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曾几次被国民党军政机关占领。

  1948年3月,连平、和平国民党政府分别派遣160多名警力驻防于白云楼,防范、镇压大湖地区革命活动。

  1948年冬,解放大军南下已是势不可挡。驻连平、和平两县的国民党保一团、保五团,在解放军沉重打击下日趋崩溃;驻忠信、青州、合水的保安队也闻风相继撤离。平日倚仗保五团势力的谢岳臣、伍桂芳部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遂进驻白云楼,依仗白云楼独特的地理位置、坚固的楼阁和精良的装备,妄想负隅顽抗。

  白云楼的6个楼阁都被派上了用场,武装齐备的国民党士兵各用一挺机枪警戒,监视远处的行人和车马。白云楼正门和侧门布置了日夜值班的流动哨,盘查过往行人。楼上楼下四周明地暗处都挖有枪眼、炮孔,既可对外射击,又可抵挡进攻部队。

  949年1月中旬,根据中共九连地委的指示,刚成立不久的连和县人民政府决定围歼白云楼之敌。

  1月27日晚,连和县人民政府县长骆维强、副县长邓基,集合东二支三团的桂林队、火花队、柘陂武工队及中共大湖工作委员会的全体人员约200多人,星夜进发,包围了白云楼。各队战士占据有利地形,架起枪炮对准白云楼6个楼阁;爆破班战士抱着炸药包伏于楼下,待命出击。另外,还有一队战士埋伏在守敌退路的隘口处,以防溃敌逃窜。

  因白云楼防御坚固,东二支决定不予硬攻,以攻心为上。通过喊话、炮击等政治、军事“双管齐下”战术,于2月初迫使守军投降,交出武器清单和仓库钥匙,并缴获物资一大批。白云楼守军投降后,大湖宣告解放,成为连平第一个解放的地区。

龙母邓屋外墙,布满很深但未穿透墙壁的弹孔。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部队除自己修建碉堡工事外,有时还占据民宅碉楼,最有名的一次四角楼实战,发生在龙川县龙母镇邓屋。

  1949年7月,在离老隆城15公里的龙母镇邓屋内,盘踞着谢鸿恩等率领的国民党自卫总队300多人。邓屋是后有小山、前有小河的老式角楼,有大小巷纵横,房间40多间,正面有3个大门,前面有1.6米高的围墙。

  22日,边纵独立四团第一营600多人赶到战场。第一营成立四个突击队。25日中午,战斗打响。营长麦启华命令开炮攻坚,迫击炮、重机枪、六零炮等全部命中目标。受此猛烈攻击,谢鸿恩知道已被重重包围,便加固了内部防御。

  第一营料到他必有此招,必须加大火力速战速决。晚上9时,第一营猛烈炮击炮楼左侧,守军怕被趁黑爆破冲入,接连撑出光亮的汽灯和火把,将邓屋周围照得通明。

  在第一轮攻坚冲锋中,机炮连连长、突击队队长欧阳珍中弹牺牲。

  屡遭炮击的碉楼左墙,已明显松裂,此处便是最佳突破口。陈苏、麦启华等领导人命令爆炸突击手迅速匍匐前进将炸药包埋下。午夜过后,龙母的夜空特别黑,前沿阵地战士们睁开警惕的眼睛,注视着前方。

  “轰隆!”一阵巨响过后,炮楼左侧被炸开一个大洞,“快冲!快冲!”4支突击队在队长的指挥下,冒着尘烟冲入敌营,占据有利掩蔽体,喝令守敌缴枪投降。

  黑夜中,谢鸿恩部散在40多个房间角落暗处的手下,利用熟识地形负隅抵抗。突击队员用竹枝照明搜索敌人,不时引起火药桶爆炸,一时火光冲天。历时两小时的巷战,战斗结束。

  时至今日,龙母邓屋角楼仍矗立着,但累累弹痕让人触目惊心。

  秋日阳光下,龙母邓屋昔时坚固的八角楼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