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在广东韶关,有一座客家围楼“博物馆”

民居 | 2024-1-16 18:38| 查看: 587| 评论: 0| 原作者: 光明日报
摘要: 说起客家民居,人们总是先想到福建土楼。实际上,广东韶关作为客家人聚居地,也保存有众多客家围楼。
  说起客家民居,人们总是先想到福建土楼。实际上,广东韶关作为客家人聚居地,也保存有众多客家围楼。在“中国围楼文化之乡”韶关始兴县,自古就有“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的说法。

  在始兴县,有历史记载的围楼共有500多座,至今保存较好的有249座,或高大恢宏,或细小高耸,其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特色之鲜明在全国罕见,堪称一座客家围楼“博物馆”。

始兴的围楼不同于福建土楼,是一种防御性极强的堡垒建筑

壹 | 讲究
座座“量身定造”

  始兴围楼量多而型异,每一座都是当地村子“量身定造”。

  因生态环境优良,始兴自古就有“粤北粮仓”的名声。然而,因其居于岭南交通要冲的关口,也带来了兵匪贼盗之患。为此,勤劳智慧的客家人为增强防御,建起了围楼。


  建造围楼属于同一姓氏宗族内部家务事,由族人共同出资建造和管理。大多数并不用来居住,而是为防兵匪、山贼侵扰、保护生命财产的“堡垒式”建筑。每遇兵匪贼盗侵扰,村民们便迅速躲进围楼自保,时间短则几天,长则数月。

  由于每个村子的布局和宗族理念不同,每座围楼都有着不同的防御方式和措施,同时,围楼的防御方式要与村子布局进行配合,所以每个围楼建筑结构、建造方式都有非常讲究。

  从建筑材料上看,有的用泥胚砖或夯土筑成,有的用青砖和河卵石一砌到顶。有的砌墙用的灰浆是成本昂贵的蛋清糯米石灰浆,还添加并搅拌了些许由砒霜和催干剂熬成的毒液。这种灰浆除粘性很好,还具有防潮防湿、防虫防蚁的功能。选材用料的讲究,可能是百年围楼至今仍不改当年风貌的原因。

贰 | 极致
座座“自成一格”

  始兴的围楼,每一座看起来都是特别的存在,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极致”。

  这里的围楼可以很大。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的满堂客家大围,建筑群分上中下三围,里外三层,占地总面积约2.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864平方米,围内有9厅、12院、28天井、777房间,是广东省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享有“岭南第一大围”“粤北第一民宅”的美誉。


  这座庞大的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建筑布局是北方古代城堡和四合院住宅的组合,整个大围楼墙体的青砖经人工磨制,门框、窗框、台阶、廊沿、井台等以花岗岩石条砌成,楼内雕梁画栋。

  最神奇的是,这座建筑群建在两条河流汇合处的河滩上,却能历经百年无一处出现裂缝或下陷迹象。这是因为它使用了9层松木作为地基,不但不会腐烂,反而是时间越久越坚硬。

  这座大围的防御功能超强。整座围楼只有一个出入口,共设有五道门。若遇盗贼侵扰,大门一关,围楼便成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大门两侧或顶部设有水池,只要打开机关,水池内盛满的水便可倾泻而下灭火。

  大围的围墙一般的厚度都有60厘米以上,中心围四角炮楼底层的墙基最厚达8.2米,墙体上布满了各种瞭望孔、射击孔。炮楼底层的墙体还用各种铁皮包裹,里面夹杂着沙和碎石,敌人挖破墙壁沙石就会流泻出来堵住洞口。

  满堂客家大围既有雄浑古朴的气势,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202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这里的围楼可以很长。位于始兴县罗坝镇燎原村的长围(又称燎原长围),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与其他客家围不同,这是一座长方形结构的客家围楼,具有“全国第一长围”美誉。

  长围坐北向南,为河石青砖瓦木构筑,由围楼、祖堂和民居组成,占地面积3265.6平方米,总高十五米,门楣上书“人文蔚起”。

  长围内部景象令人震撼,四层的围楼高大雄伟,一层正中望上去,只见围楼两侧相互对称,经过特殊处理的木头牢牢地将这个庞然大物固定在这片土地上。木头与木头、房间与房间之间一一对称。长围里面中间有天井,气流畅通、光线充足、冬暖夏凉,二层四周出靠栏,有木梯可以登楼,每层楼有28间房。


  长围巧妙地把民居与围楼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围中有围,村中有村的结构,给了人们家的环境,还能防御外敌。虽经百年风吹雨打,但得益于高超的防潮、防腐技术,围楼上用杉木做成的椽头、走廊、横木等保存完好。2011年,长围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新发现”;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的围楼可以很小。客家话中“细”就是小的意思,位于始兴县城南的水田坝细围,顾名思义是座“迷你围”。这座围楼也确实是始兴客家围楼中占地面积最少、高度最矮、规模最小的围楼。占地面积16.96平方米,5层,高9米。

  水田坝细围建在村庄外部的河道和浮桥旁,这条河道是古时一条南来北往的重要水路,水田坝细围所处地势较高能看见陆路水路,白天由村中青壮年守卫在此进行瞭望射击,晚上发挥着报时和导航功能,成了墨江河道上的“航灯”。遇到敌人袭击时,村中老幼妇女则躲避在这处小围楼南边300米处的一处围楼。

  这里的围楼可以很红。在革命战争年代,人们用客家围楼“铜墙铁壁”的身躯保护和播撒革命火种:始兴红围是有着光荣红色革命历史的围楼之一。它建于清道光年间,原名“奠安”围,因四面高大厚实的围墙大部分用红色岩石垒砌、淡红色石灰糯米浆黏合而成,表面呈赤红色,当地群众称之为“红围”。


  在抗日战争时期,红围一度成为中共广东省委驻地、省委与党中央进行电台联系的重要指挥机关,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指挥所”。1945年日军攻陷始兴后,红围遭到焚毁,如今只剩下四面墙壁及内部部分基底结构。

  时光荏苒,红围这座“红色堡垒”中的电波却永不消逝。2010年5月,红围旧址修复完成,成为首批省级党员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继续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这里的围楼可以很妙。始兴围楼有许许多多的巧思,布局、构造形式等无不凝聚着祖先的绝妙智慧。例如沈所镇石下村的栋护晴岚围,为守护住整个村子在进村的必经之路上修建具有超强防御性的围楼,体形巨大,高十五米,占地面积1302.1平方米。独立在村子外部的围楼很容易被敌人攻击,因此在围楼外圈修建了护城河作为第一道防线,护城河设有三级台阶,配合台阶不同倾斜度诱敌深入,而水四周中设置满满的松木尖刺。

  在栋护晴岚围附近,还有一处棋盘围楼,建造于清朝康熙年间,因它的建筑轴线像围棋棋盘的轴线,加之房子厅堂的布局就像古代的象棋盘,所以被人们称为棋盘围楼。

  棋盘围楼最大的特点,就是住在里面的人像棋盘上的棋子上下左右行走自如,可以连续在几幢房子间走动。但如果外来人进来了,他们就像走进了一间庞大的迷宫寸步难行,这就是棋盘围楼的奥妙之处。

叁 | 混搭
座座“活在当下”

  如今,人们不再依靠围楼保平安,每一座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围楼,都成为不可替代的历史见证,承载着人们绵长的情思乡愁。

  静静地行走在古老的客家围楼里,在一砖一瓦、一梁一木间,仍然可以隐约感受到它昔日的风采。细观散布在粤北山水之间的客家围楼,犹如品读一本本古书,曾经热烈的生活气息仿佛从围楼里蒸腾而出,带来鲜活的冲击感。


  为了让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古堡”焕发生机,近年来韶关积极推动围楼活化利用工作,创新围楼保护和利用方式,开展围楼认养工作;每年,都有专项经费对围楼进行保护、利用及维修。而随着“围楼+”创新理念的推行,“围楼+旅游”“围楼+综合服务”“围楼+创意产业”的种种新业态,让始兴围楼开始绽放新的光彩。

  罗坝镇燎原村的长围如今“混搭”各类艺术展览,成为年轻人喜爱的艺术场馆,2023年“百年围楼·国潮兴生”时装秀、“书写大地 万象始兴”美育赋能乡村振兴艺术成果展都在此展出。

  城南镇的长安围变身风度书房,藏书1万多册,成为市民游客纷至沓来的热门“打卡”地。

  罗坝镇田心村的廖屋围楼,经过认养与改造后,被赋予了休闲娱乐、餐饮、品茗、书法、住宿等功能,成为始兴第一个围楼文化旅游客栈,热情接待着大湾区游客前来“探秘”,过一把“古堡瘾”。


  随着近年来红色文化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红围也迎来了一批批“参观学习团”,知名度随之提升,带动着周边文旅产业的发展。

  始兴的客家围楼,就像“族中长老”,是一位有威望的“能力者”。曾经它们用身躯庇佑着一方百姓。如今,作为特别的历史遗存,它又担起新的使命,继续为民造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