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LOGO
搜索

湖南株洲攸县有逾万客家人

宗亲 | 2015-7-19 19:55| 查看: 86044| 评论: 0| 原作者: 中华客家网 佚名
摘要: 文章介绍,攸县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与江西交界的东厢山区,即鸾山、柏市、黄丰桥等乡镇,总人数逾万。仅鸾山的南源、桃源等8个村,就生活着邱、赖、翁等20多个姓氏的客家人,不少于2000人。罗平认为,攸县是我省7个客家 ...

  最新调查情况表明,攸县也有客家人,且人数逾万。攸县人罗平在2009年第9期《攸县印象》刊发文章称,这些客家人为攸县引进辣椒、红薯等作物,试着种油茶,带头闹革命,他们与其他地方的客家人一样勤劳朴实,热情好客。

  文章介绍,攸县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与江西交界的东厢山区,即鸾山、柏市、黄丰桥等乡镇,总人数逾万。仅鸾山的南源、桃源等8个村,就生活着邱、赖、翁等20多个姓氏的客家人,不少于2000人。罗平认为,攸县是我省7个客家人较多的县之一。

  据罗平考证,攸县的客家人,是清康熙中期到乾隆、嘉庆之间,从闽粤迁来的。其现存的一些族谱印证了这一事实:鸾山镇桃源村梁氏来攸始祖梁玉桥来自广东梅州,三联村张氏来攸始祖张韶光则来自福建汀洲。

  罗平认为,攸县客家人有四个特点:一是居于人烟稀少的山区最深处,如老漕、桃源、南源荷树下;二是聚居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三是既会攸县方言,又保留了闽粤客家语,内部交流用客家话,对外则操攸县方言;四是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保存着中原古风。

  这些客家人迁来时,在深山老林里结庐设棚,在群山峻岭中刀耕火种,故被称为“棚民”。清同治版 《攸县志》载:“东乡多山,重岩复岭……闽粤之民利其土美,垦种几遍。”乡人陈圭作《山行赋感》:“矮屋松杉下,高畦云雾间。语言半南粤,住久不知还。”

  攸县辣椒即由徙居东乡的客家人从沿海引进,这一“舶来品”很快受到攸县人的青睐,成为县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历来为全省之首。1985年,种植1.7万亩,产辣椒2400吨,为全省五个出口辣椒基地县之一。

  清之前,攸县没有大面积栽培油茶的习惯。清同治版《攸县志》载:油茶,攸东棚民,栽种成林。此后,油茶树迅速在皇图岭、坪阳庙、桃水等安家落户、开花结果。至1985年,全县油茶林扩大至37万亩,年产茶油1100吨,被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此外,红薯这种产量高、栽培易的经济作物,也是由客家人从沿海引进攸县种植的,时称“蕃薯”。有文献记载:“攸邑客民,种以代粮,近则土着之民尽种之。”

  由于历史原因,客家人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最甚,他们的革命愿望特别强烈。1929年初,漕泊客家人赖文德等加入共产党后,带头成立攸县工农委员会。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仅漕泊就有30多位客家人为革命献身。在鸾山南源客家人的支持下,湘赣红军游击队在当地坚持战斗了3年。

  据调查,与攸县“土着居民”相比,该县客家人保留着一些来历久远、流传久远的生活习俗。比如其婚姻方式,至今依照古制“六礼”,仪礼较多,也很有趣。其独具魅力的客家山歌唱响攸县,漕泊曾荣获“山歌之乡”称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最新评论

最新评论

最新资讯
精彩图文
网友推荐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叶帅后人叶仲豪:80后政坛“厅官”大扫描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

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人的家常美食

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热门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