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灰瓦的幽幽古巷,衬着安详静谧的蓝天白云;古朴厚重的古城城垣,伴着欢快热烈的奇灯异彩;浓浓的乡音俚语,带着远自中原的古声遗韵…… 一条路,一头连接中原,一头通向闽粤,留下无数客家先人的足迹。一座城,依山傍水,山环水抱,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儿女。透过城墙、门楼、古宅、古街的青灰色容颜,我们总能在历史的残留中找到客家人千年发展的印迹。 客家迁徙路上的“福地” 石城古城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中部,古称竹子坝。据公元1946年《石城郭北黄氏五修族谱》记载:“淮公始居石城场之竹子坝,南唐保大十一年改场为县……”翻开泛黄的县志,石城古邑的千年历史,便悠悠地向现实走来。 竹子坝水陆交通发达,琴江河是千里赣江的源头,江面宽阔,可通舟楫;且有陆路多条,直通赣州、南昌和福建宁化,自古就是连接江西和福建的交通要道。古城的北关廓头街口的镇武楼,明万历年间镌刻在条石门额上的“闽粤通衢”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 千余年来,这座处于闽赣边际的古城,成为了客家先民南下闽粤的休憩驿站和生存福地。《宁化寒谷张氏族谱》载:“嵩公为武昌太守,因唐代避黄巢乱,扶母归隐虔北东温澜,转移陂阳乡竹子坝(即石城县竹子坝)。”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一批又一批的客家先民在一次次的改朝换代、兵荒马乱中,被迫远离故土,或逐水而上,或傍山而行,一路南迁,来到石城古邑生息繁衍。石城也因此成为了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和中转站,获得了“客家摇篮”的盛誉。 浓浓的客家文化,深深地烙在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每一位古城市民的心中。在街头巷尾,随便找个小吃店,人们就可以品尝石城肉丸、芋包子等客家美食。每逢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石城灯彩”这朵在石城繁衍了千年的民俗艺术奇葩便会悄然绽放。一时间,古城内灯影阑珊、灯歌悠扬、灯舞翩翩。 一段城墙的800年沧桑 追溯石城古邑的历史,最有价值的线索无疑是那段古朴的城墙。它饱经近千年的风霜,如今却依然巍然屹立在琴江河畔。 ![]() 饱经风雨的西南巷老城墙 据《石城县志》载,可以推算出古城墙的历史已有800余年。在8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任知县对城墙进行多次加固修葺,最后城墙加高至2丈3尺,随着古城墙的逐步加高加固,其在防洪、防匪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城墙作为有机组成的古城防洪排水系统,可以说是一个精巧版的“福寿沟”。古人根据城区西、南、北三面高,东面低的地形特点,在城内开挖了7口水塘、2条壕沟,壕沟与水塘、小溪河和城墙排水口相通。每遇暴雨,城墙阻止洪水漫灌,城内的雨水在7口水塘汇集,再经由壕沟、小溪河排出,十分科学。作为一种军事设施,古城墙与城楼、护城河、水塘一道,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军事屏障,可以有效防御土匪侵扰。 正是因为古城墙的保护,石城古邑虽处赣南暴雨集中区和偏僻多山的“王化难达之地”,洪水频繁,匪患严重,城内居民却一直安居乐业。据专家考证,至清顺治年间,石城古邑已形成街巷9条,城内药店、茶坊、酒店、客栈、金银木器店等一应俱全,这座山区小城的商业经济初具规模。 同时,这段有着800余年历史的城墙,也见证了历史的风起云涌和沧桑巨变。 与古城墙相距不足百米的桂花屋,是一座占地达1500余平方米,格局古朴,构造精巧的客家民居。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后曾囚禁于此,并在墙上题诗一首:“有志攘夷愿未酬,七旬苗格得难谋;足跟踏开云山路,眼底空悬海月秋。”城墙北面的李腊石,是石城阻击战的遗址。如今,当年的烽火早已消逝,但站在青苔斑驳城门下,我们似乎依然能够看到李腊石山上冲天的烈焰,看到一批批向城中转移的伤员,看到完成了任务的战士挥泪告别石城父老,踏上长征的漫漫征途。 凝固的历史永驻新城 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石城古邑的建筑风貌正在不断改变,街道、古井、壕沟、水塘等,大多已经面目全非。所幸,全长1600米的古城墙在历史长河的消泯下,仍有618米保存完好;宝福院塔、桂花屋、“闽粤通衢”门楼等一批古迹依然英姿勃发;廓头街还基本保持着古朴的风貌,成为古城面貌的缩影。 ![]() 修葺后的古城墙与新城融合 与此同时,石城县还积极拓展渠道,努力挖掘古城遗迹的现实价值。在桂花屋内布置太平天国史料馆、石城人物馆和石城民俗馆,将其打造成一个推介石城、展示石城的良好场所。如今,石城古邑的古城墙上,每天早晚来此休闲散步的市民熙熙攘攘;桂花屋内,来自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镇武楼下,前来寻根问祖的游子来来往往。曾经落寞的古城遗址早已热闹非凡,在新的时代崭露新姿,重放光彩…… |
现代化装潢与客家特色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感受到客家文化与乡村文化... >>
古建筑,是乡土文化的根,也是家族心灵的驿站... >>
土堡民居结合体精品... >>
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农货变商品,“老屋复活”的新大村,走上了一条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新路子。... >>
永定有23000多座土楼,2008年,其中23座建筑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授予世界遗产的称号,从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建筑。... >>
龙田世居位于龙田社区田段心居民小组,建于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总建筑面积大约1.6万平方米,是深圳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围屋民居之一,2002年7月,被核定为广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在成都最东边,藏着一处小镇,这里的居民大多是“湖广填四川”的客家移民。... >>
乌石围是赣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围屋,外圆内方,中轴对称,对于研究赣南、粤北、闽西地区客家民居的相互影响与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
深圳这座客家围屋,讲述的 " 滨海客家 " 人文故事,你听过吗 ...
“月光光,秀才郎,骑大马,过莲塘…… ” 一首客家人童年时唱的歌谣,回荡在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大万世居。...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