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石雕是一项传承了400多年的硬手艺,明朝嘉靖年间,五华的百姓就有用石头建桥、建房的基础,到了清朝,五华石雕技艺飞速发展,全县范围内石宫、石庙林立,石门、石窗、石柱、石梁等建造的民居遍布乡间,被誉为“石雕之乡”、“工匠之乡”。
五华石雕具有坚固耐用的实用价值,同时还具有装饰美观等审美价值。制作石雕,首先要确定好草图方案,方案确定以后就可以开始雕琢石头了。选石、设计、出胚和细雕是制作石雕的主要工序。今年57岁的陈春泉,是五华石雕的传承人,他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40多年。每道工序他都有丰富的经验。 陈春泉:老话就叫“山石”,现在简称花岗岩,这种石头有硬性,有韧度,选料就要选这种又硬又韧,做出来的产品坚实耐用。选料后是绘图,做一个草形,大概的部位就是我画的这个地方,按照绘画的多余部分就要琢掉。 五华石雕具有坚固耐用的实用价值,同时还具有装饰美观等审美价值。制作石雕,首先要确定好草图方案,方案确定以后就可以开始雕琢石头了。选石、设计、出胚和细雕是制作石雕的主要工序。今年57岁的陈春泉,是五华石雕的传承人,他从事这项工作已经有40多年。每道工序他都有丰富的经验。 最难的工序是细雕。坚硬的花岗岩石,必须经过千刀万刃的雕琢,方能称为成品,一个作品是否成功,看的就是这步。 陈春泉:讲难度就是每一个作品做出来要有形有势,这个是最难的,什么是有形有势,就像学功夫说的阴阳,怎样属于阴阳,就是凹凸部位,凸的是阳,凹的是阴,阴阳能够体现出,才有这样的神韵,做出来的效果栩栩如生。 说起五华,人们总会用“五华阿哥硬打硬”来形容五华人,这与当地的石业传统有密切相联。传统石业在客家话中叫“打石头”,打石头就是用坚硬的工具对付坚硬的石头,久而久之成为五华人性格的象征——“硬打硬”。 五华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张东明:制作五华石雕,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制作一个石雕作品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恒心,那么长期的吃苦耐劳精神,就孕育了五华人直爽、奋斗的精神。 400多年历史长河中,一批批五华石匠为后世留下惊世之作,力量与美学的结合,成就独特的岭南石雕文化,矗立于水寨大桥的一对石狮,代表五华石匠精湛的石雕技艺。两尊石狮口中含有一颗滚圆的石珠,轻轻触碰便会滚动起来,但无论如何却取不出来,多年来令人啧啧称奇。在石狮背后,水寨大桥横跨琴江两岸。这座建于1961年,全长237.7米,宽23.5米的大桥,没有使用一枚钉子和一条钢筋,是五华石匠用一块块花岗岩石砌筑而成。这座蕴含五华人民智慧结晶,让人惊叹的工匠精品,在这座千年古城中,展示着五华石雕的最高艺术。 五华石雕名师巧匠辈出,球王李惠堂之父李浩如,就有“石状元”、“石行伟人”之称。为了谋生,五华石匠远赴他乡。从上世纪中叶赴港建设的桥梁、大厦,到建国后参与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的雕刻工作,以及人们熟知的广州五羊石雕、广州解放纪念雕像、珠海渔女雕像等,均出自五华石匠之手。五华石雕已成为弘扬客家文化,传承拼搏精神的一张响亮名片。2007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五华石雕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在此次武术展示活动的资料整理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七星螳螂拳和流门专拳分别获得过武术世锦赛银奖和铜奖,这两种拳术从外地传入梅州兴宁地区,延续中华武术传奇 ... ...... >>
世界很大,劳动者很美。你知道以前客家人的劳动用具是怎么样的吗?他们又是如何劳作的呢?... >>
自古以来,“红”色有 “喜庆”、“热闹”的象征,“鸡”也与“吉”字同音,有“吉祥”之意,把喜庆与吉祥串联在一起,用红色颜料将鸡蛋染成喜庆之色,则为“喜蛋”,寓意新人红红火火添子添孙 ...... >>
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人早早地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草地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 >>
客家婚嫁礼俗,历来遵循周礼古制,在《礼记》中有详载,一定先行“六礼”,在女子娶过门以后,即行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三夫妻对拜;然后新郎用红绸带牵引新娘进入洞房(新娘间),新娘入洞房后 ...... >>
上客家网,了解更多客家资讯!... >>
“ 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这首广为流传的童谣,表达了客家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观念。而父子进士牌坊,便是客家文脉薪火相传的象征。 ...... >>
据统计,在总人口约2300多万的台湾地区,共居住着约400-500万客家人。客家民系在台湾地区一直有着独特的文化和民俗。... >>
婚姻是家庭和社会的总开关,婚礼是承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生重要的生命礼仪。... >>
客家人源自中原地带,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迁徙,目前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客家人也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 >>
在我国福建客家人聚居地,他们对獐有特殊的感情,他们把它当成忠实的伙伴,因而尊崇它、爱护它,自古至今形成了独特的獐习俗。... >>
俗话说:"树大分杈,子大分家。"客家“分家”从仪式到内容等有显著的地方特色,也折射出客家人的某些生活习俗和人性特征。... >>
客家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客家网”的内容,版权均属客家网所有,有关媒体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客家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客家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意在传播客家文化,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客家网 电邮:bj@hakka.com |
中国官场人员规模庞大,竞争激烈,即使是表现良好,每5年一次的换届选举都不错过而逐
“我是马小坏”梅州本土美食视频,传播客家上线不到一年,梅州本土美食视频“我是马小坏”在西瓜视频的粉丝已激增至89.1万,跻身
客家话日常用语大全,十分有意思!驼衰人(丢人,丢脸);叼囊径(生气的意思);密柴头(骂人没用废物!)。